股票学习网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和炒股入门知识 - - 股票学习网!

智慧城市概念(cim智慧城市)

2023-04-09 02:42分类:投资策略 阅读:

 

关于智慧社区智慧城市信息资讯内容实在太多了,什么智慧城市什么智慧社区?他们给生活带来了什么改变及未来是否是发展趋势?

 

什么是智慧城市

现代城市的发展和国家“十二五”规划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鼓励和支持,十二五期间将有500多个城市和地区开始智慧城市建设。许多城市还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以提高城市的效率和竞争力。

智慧城市,按照科学的城市发展理念,是基于对一般信息的综合感知和互联,实现人、物、城市功能系统之间无缝连接和协同联动的智能自我感知、自我适应和自我优化。以这样的方式,对政府服务、商务活动、民生、环保、公安等各城市的需求进行智能优化和及时响应,形成可持续发展、便利、高效、高效的智慧城市。

为什么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发展

推动智慧城市逐步形成的驱动力有两个,一个是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代表 信息技术,二个是在知识社会环境中逐步培育的开放型城市创新生态。

前者是技术创新的技术因素,后者是社会创新的社会经济因素。

可以看出,“智慧城市”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科技概念,它与“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山水城市”一样,是对城市发展方向的描述,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渗透到城市生活各个方面的体现。 “智慧城市”意味着城市管理和运营体系的巨大变革,开启了物质城市的新视野,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全新的调控手段,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调控提供了有力工具。 此外,“智慧城市”将更好地体现现代城市“信息处理中心”的功能,这意味着城市的功能得到充分实现,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可以得到更好的促进。 随着城市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智慧城市”开始走进我国人民的生活。

 

什么是智慧社区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所以它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智慧城市概念的继承、发展和实施。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所涉及的虚拟政府、公共服务和安全监控系统的延伸。

如果智慧城市是基本,那么智慧社区就是构成这些面、点,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关键内容之一。它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社区家居、社区物业、社区医疗、社区服务、电子商务和网络通信整合成一个高效的信息系统,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高效、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实现生活、服务的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基于大规模信息智能处理的新的管理形态社区,是面向未来的新的都市部(社区)形态。

智慧社区的建立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中有三个主要进步

一、以社区为单位进行数字化、智能化,逐步实现全市的智能化。

二、通过建设智慧社区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提高政府的治理形象和效率。

三、通过智慧社区的建设和智慧社区大数据应用,将大数据与政务系统联系起来,全面推进社区服务,彻底提高人民生活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减轻政府的生活负担,使智慧社区由以技术为主向以技术为核心的转变,通过技术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更加人性化、更加智能化。

海盟高科 - 专注于政府信息化建设,微信公众号:海盟高科

 

智慧城市的概念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和国家“十二五”规划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鼓励和支持,

整个十二五期间将有大约 500 个城市和地区启动智慧城市的建设,许多城市也

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以提高城市的效率和竞争力。

智慧城市,按照科学的城市发展理念,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泛信息全

面感知和互联的基础上,实现人、物、城市功能系统之间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的

智能自感知、自适应、自优化,从而对政府服务、商务活动、民生、环保、公共

安全等多种城市需求做出智能优化和及时响应,形成具备可持续发展、便捷、高

效、绿色、安全的智慧城市形态。

当前智慧城市面临的问题

随着现代城市的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给城市的基础设施、资

源利用和配置、城市的运营和管理效率、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工业的发展后劲

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 GDP 增长都带了压力和挑战。智慧城市的建设所面临

的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城市信息化建设缺乏相应的统一规划,出现信息化的重复建设,不同部

门信息化标准各异,系统之间相互不兼容;同时对城市的发展没有准确定位,缺

乏城市特色;

2、各个部门、各个行业的的信息化网络建设存在较大差异,产生部门信息

孤岛的状况,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势功能;

3、不同行业、部门之间数据存储相互孤立,不能实现跨部门数据实时共享

和交换,部门业务交互性差;

4、不同行业、部门之间存在相互通信壁垒,跨部门协同困难,难以实现城

市统一运营和调度。

华为智慧城市理念

华为经过多年在 ICT 领域的积累和对智慧城市发展的研究,我们提出智慧城

市主要体现市民对智慧服务无时无刻的体验,透过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提供丰富

的智能服务,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解决系统间信息孤岛的问题,使城市资源得

到最充分利用和配置,构建高效、平衡、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具有:无处不在的连接,信息共享和整合,跨部门协同三个特征因素,构建智慧城市的基本属性。

华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华为智慧城市打造一个统一的网络和数据平台,设立城市云数据中心,构建

三张基础网络,通过分层建设,达到平台能力及应用的可成长、可扩充,创造面

向未来的智慧城市系统框架。

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注重整体的统一性、标准性、协同性、前瞻性等几个

方面,根据城市的特点设计,打造凸显城市特色的智慧名片,提升城市的品牌形

象;华为深耕 ICT 领域和智慧城市理念,拥有具有战略性、国际化和专业性的行业专家团队,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根据城市的基本特点和长远发展规划,旨在通

过基础网络、云数据中心和跨部门协同平台,帮助城市建设具有智慧管理、智慧

产业、智慧民生等特点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体现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融合,在现代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

代,更多的实时视频与数据,更多的自动控制与高清体验,更多的社交媒体与互

动,都需要大带宽的网络支撑智慧城市的建设。同时软件定义网络(SDN)的设

计理念引领新一代网络架构的发展,伴随着以 LTE 为代表的 4G 宽带无线技术的

成熟,使随时随地地接入网络成为可能,为城市居民提供更智能、便捷的用户体

验。物物互联是智能网的一个重要体现,这就对传感网络和无线通信技术都提出

了新的要求,无处不在的网络连接是智慧城市的必要条件。华为 ICT 拥有世界领

先的通信网络解决方案设计、交付能力,为智慧城市提供无缝覆盖、安全、可靠

的基础网络平台。智慧城市体现城市的互通互联,高效的综合信息管理能力,云数据中心提供

各个系统数据信息共享,改变信息碎片和信息孤岛的现状。当把所有的数据汇集,

进行挖掘、分析,做出预计、优化和决定,而当把感知、物联和智能结合在一起

时,便会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建设更好的智慧城市。华为云数据中心为智慧

城市提供数据中心平台和标准接口,满足各个部门的数据存储需求和城市的互联

互通。

协同合作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应急处理能

力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各个行业、部门建立通信网络协同和指挥系统网络协

同,形成高效的联动机制;各个部门系统通过 VoIP、视频会议、即时消息、联络

中心等融合通信,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远程调度和协同合作。智慧城市的收益

通过互联网与物联网连接和融合,统一共享的数据中心平台,以及相互协同

运作,构建一个高效透明的政府、平安有序的社会、绿色和谐的产业,幸福安康

的民生,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高效透明的政府:通过云计算中心提供数据共享,挖掘和分析,各部门相互

协同,提高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效率,体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通过数据库管理

中心将政府运营数据统一分布,实现政府政务公开化。

平安有序的社会:城市指挥调度中心通过融合视频监控系统、GIS 系统、智

能分析系统、城市报警系统等形成告警联动系统,及时解决城市应急突发事件、

保护市民的生命财产,保障城市平安有序。

绿色和谐的产业发展:为企业提供专业的 IT 应用服务,基于云数据中心智

慧化服务,帮助企业聚焦主营业务,免除企业运营发展的后顾之忧,同时衍生相

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幸福安康的民生:通过智慧城市资源共享平台,部署智慧民生应用系统和服

务支持,为市民提供便利的交通、医疗、教育、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智慧应用和互

动平台,真正提高城市的运营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把解决民生问题真正落到

实处。

[摘要]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成为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本文介绍了当前我国各地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从技术和思想认识层面总结了当前智慧城市工作推进中的的若干困境,提出了以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为基础实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各地对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的认识误区,为未来城市信息模型(CIM) 基础平台的相关工作推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 智慧城市;城市信息模型平台;CIM;信息化;新型城镇化

  • 一、引言

城镇化被看作是扩大内需、维持国民经济继续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泉。2019 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 60.6%,城镇化已经进入下半场,从发展主体、发展动力再到发展逻辑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我国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要素越来越多,系统越来越复杂,传统城市管理与运维发展模式已无法支撑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以物联网、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ICT)的快速发展 [1] 为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给城市工作提供了新手段、新契机,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了制造业、通信业、物流流通等领域的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改变了城市政府、市场、企业、居民各城市主体的行为模式,也改变了我们的城市

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镇化的深度融合,不仅是当前学界们热议的学科前沿 [2-4],也将是未来城市工作的重点。二者的深度融合将重塑区域空间结构、深刻影响居民的生活行为,将会催生出更多的产业业态、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2012 年以来提出的“智慧城市”的建设和推广,正是践行信息化与城镇化融合的一种整体解决思路。

  • 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与突破口

2.1 各地城市信息类平台的建设情况

早在2005年前后,一些城市开展了网格化城市管理,开启了“数字城市”落地实施的进程。自2012年以来,各地陆续开展各类城市信息化项目或平台建设。“多规合一”平台、“国土基础信息平台”、“时空数据云平台”、“城市大脑”、“领导驾驶舱”、“社区综合管理平台”、“智慧园区”、“CIM 平台”、“数字孪生”等概念丛生,涵盖了从园区到城市等不同的应用场景,提出了数据汇聚和应用决策的解决方案,积累了一定的数据基础。这其中也不乏城市提出“智慧城市”的整体建设思路,意在将信息化融入城市发展中,实现城市的高发展质量。 根据2018年10月德勤发布的《超级智慧城市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有1000多个,中国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超过500个,远超排名第二的欧洲(90个)。但真实建设情况和建设成效却不如人意。

2.2 智慧城市的建设困境

如今智慧城市已成“新风口”,建设如火如荼的同时,存在着资源浪费、重技术轻应用、路线不清晰等诸多问题。

在思想认识层面,一方面政府、市场、企业等各参与方对于智慧城市的发展仍然存在概念不清、内涵不明的困惑。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缺少整体性的“落地工程”,大多是在具体的业务领域,运用信息技术来拓展城市信息化的业务,例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 [4],对于智慧城市整体设计和分层实施还十分欠缺。另一方面,各参与方对于智慧城市的技术复杂性认识不够深入,工作“虚夸浮躁”。一些地方决策者将智慧城市简单的理解为“上一批信息化项目”,盲目崇拜“大数据”,崇拜“新技术”,崇拜“新设备”,盲目制定推进方案,盲目确定工作目标,忽视了本土的发展阶段、技术水平、人才构成和经济实力等,将智慧城市建设,搞成“形象工程”。

在技术层面,一方面受限于行政和技术的壁垒,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的模式始终无法突破。各类数据的体量庞大,数据格式不统一,交付成果不通用,各类接口的标准不统一等具体的技术问题,使得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的现象依然存在。另外,业务的各参与方以及不同的业务阶段,无法实现信息互换流转,协同管理成为难点。另一方面,关于核心技术和软件的国产化替代难度大、周期长,信息安全和信息共享等关键技术和制度不很明确,基础信息受限于“密级”管理不得不成为“镜花水月”。

2.3 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提出

为了有效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的痛点和难点问题,2018 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联合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ty Information modelling,简称CIM)工作,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的数据融合、技术融合和业务协同。这一思路是借鉴了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 BIM)领域的成功经验。BIM 目前已将建筑物在设计、施工、建造、运维全生命周期的建筑信息的集成整合至一个三维模型信息数据库中方便信息共享,设计团队、施工单位、设施运营部门和业主等各方人员可以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进行协同工作 [5]。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融合了大场景 GIS 技术,小场景建筑信息模型(BIM) 技术,物联网(IOT) 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城市的精细化治理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全要素的“三维空间底板”。但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推进绝不仅是建筑信息模型(BIM) 的复刻,当模型从建筑单体扩展至城市级,涉及的数据体量庞大,数据种类和来源极为丰富, 各类模型的复杂程度和耦合程度攀升,这对于 城市信息模型(CIM)工作是一巨大的挑战。

  • 三、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从内涵上来讲,城市信息模型(CIM)具有模型、平台等多重内涵。城市信息模型(CIM)作为平台的含义,更多的是作为智慧城市的基础性平台而存在。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致力于建立一个城市信息和数据汇聚的基础平台,实现城市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在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基础上,建立建筑物、基础设施等建筑信息模型(BIM)和三维数字模型,表达和管理城市三维空间,支撑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行的数字化、立体化、精细化、智慧化,支撑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行。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作为现代城市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和智慧城市的基础支撑性平台,是提升城市建设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和智慧化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也是贯彻落实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战略部署的重要支撑。

  • 四、当前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工作存在的误区

当前,城市信息模型(CIM)在国内外均属于刚起步的新生概念, 相关技术理论还在讨论阶段。但当前,各地 CIM平台建设项目已开展的如火如荼,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0 年 8 月,已有 30 多个地区提出CIM基础平台建设。不少城市、新区、园区尺度的城市信息模型(CIM)项目陆续进入招标实践阶段。2020 年 9 月,在总结 城市信息模型(CIM)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城市信息模型(CIM) 基础平台技术导则》[4],指导和规范各地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的建设工作。CIM基础平台建设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探索实践期。但当下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的发展还受限于关键自主软件和平台不成熟、数据治理体系不健全,相关标准体系不完善,信息安全技术和制度不完整等关键技术的制约。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在相关科研项目中选拔优势团队集中攻关,相关技术需要“边走边替代”。但当前在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中还存在诸多思想认识层面的误区,这将严重影响城市信息模型(CIM)推进工作的效果,甚至背离推进 城市信息模型(CIM) 基础平台建设的意义和初衷。主要表现为:

(1) 对于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的基础性理解不够客观,缺少“共建共享”。当前,大部分城市在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的工作基础仍很十分薄弱,城市信息模型(CIM)工作的顶层框架不健全, 城市三维空间数字底板尚未形成,数据汇聚的体制机制不健全,表达城市多尺度多行业的模型耦合度不高,“重应用、轻底层”的现象比较普遍,城市“数字底座”还没有盖牢,就开始盲目搭建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的“应用大楼”。这在少数城市试点探索阶段,问题还不大,但中长期来看,底层综合平台的缺失,势必会造成业务协同的障碍,重蹈“信息孤岛现象丛生,业务各自为政,信息资源重复建设”的覆辙。

(2) 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的差异性把握不够精准,意欲“大干快上”。当前部分试点城市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的建设虽有了相当进展,但仍在探索阶段。相比之下,很多城市还没有基础,出现“一哄而上”、“盲目跟风”、“大幅冒进”的现象。各地在资源禀赋、经济基础、行业现状、人才构成、区域本底等存在差异性、阶段性等特点,应该有选择、有重点地推进示范项目,通过示范推广带动。

(3)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工作中的协同性重视不够,缺少“跨界”开放思维。平台建设涉及各行业、各环节、各领域的协同推进。但由于城市的复杂性,信息领域专家短期内对城市发展规律、城市管理的工作模式理解不深,而传统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域人员,又对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工作知之甚少,存在“两张皮”。亟待尽快打通信息化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知识体系,相互“科普”, 相互融合,相向发力。

  • 五、建议及展望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受新一代信息技术本身的驱使,更受到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在需求所迫 [5]。2019 年末“新冠”疫情的爆发也进一步暴露出我国传统城市管理在基层治理和公共安全的高风险和粗放性问题。新时期,我国城市的发展目标、规模结构、资源要素、生活行为在发生着改变,城市安全和城市韧性方面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这就对我国规划、建设、管理等的制度和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我国城市治理和社会治理的迫切需要向精细化、智慧化转型升级。

推行我国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信息化过程, 也是城镇化过程,最终还将是深化改革的过程。但需要关注的是,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一个整体性的框架设计,绝不是各个行业单兵作战,需要在数据、技术、业务层面进行深层次的融合。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为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整体性的、全局联动的数据融合和业务协同的基础性平台 [6]。未来,应以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为底层搭建各项“CIM+”应用,搭建智慧城市的整体框架[7-8]。当前相关领域的信息化和平台建设已经有了很好的进展。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不是从“零” 开始的工程,是需要我们实现现有信息化资源的充分整合和信息共享,以城市空间为纽带,融合各类信息,形成一个坚实的“三维数字底座”,理顺一套坚实的“保障机制”。

下一步,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还需要从政府层面、研发企业、业内专家多方面推进工作。在行业和企业专家一方,应放大格局,相互学习,求同存异,探索推进, 同时,积极推进科研成果向实践转化。在企业一方,应着眼长远,与其他企业协同,与地方政府合作,一起做大智慧城市“蛋糕”。地方政府一方,需要综合谋划、统筹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工作,加快推进数据汇聚,推进产学研用结合,根据城市经济技术条件、发展阶段、实际需求,不断提升城市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国家相关部门一方,则应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软件研发、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支持城市平台建设,推进国家、省、市三级平台互联互通。

参考文献[1] 叶嘉安. 智慧科技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J]. 地理教育 ,2018,(06):1.
[2] 何江 , 闫淑敏 , 关 娇 . 中国新型城镇化:十年研究全景图谱——演进脉络、热点前沿与未来趋势 [J]. 经济地理,2020年8月,网络首发。
[3] 刘国斌 , 王达 . 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研究 [J]. 情报科学 ,2020,38(1):132-139.
[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技术导则 [S]. 建科办 2020[45]号,2020年9月.
[5] 李广乾 . 智慧城市 vs 新型城镇化 [J]. 新经济研究,2013,(5):83-87.
[6] 尧舜宇 . 杨滔 : 以“时空”为出发点打造城市信息操作系统 [N]. 中国建设报 . 2020年3月第8版 .
[7] 段志军 , 基于城市信息模型的新型智慧城市平台建设探讨 [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 2020. 43(08): 138-139+142.
[8] 包胜 , 杨淏钦 , 欧阳笛帆 , 基于城市信息模型的新型智慧城市管理平台 [J]. 城市发展研究 , 2018. 25(11): p. 50-57+72.

来源:建设科技 总第415期

作者:汪科 杨柳忠 季珏

原标题:新时期我国推进智慧城市和CIM工作的认识和思考

【环球网综合报道】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

城市是国家的缩影,智慧城市建设同样需要按照“2522”整体框架推进建设布局,是数字中国在地方层面的基础性单元。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周刊》近期发布了“2022智慧城市十大案例”,例举了多项具有代表性价值的智慧城市建设案例。

 

以长春净月区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软件平台项目为例,该项目由神州控股(股票代码:00861.HK)旗下子公司因特睿负责建设,通过对净月区各项数据进行了“摸家底、搭平台、建机制、数据驱动”等系统性操作,构建了标准规范体系、CIM基础数据库、CIM综合门户和CIM数据管理系统平台,以及精准供热、智慧管网、数据服务对接等CIM+应用,相当于在数字世界构建了一座虚拟的长春净月。

在这一案例中,神州控股CIM平台正是从城市数据底层,实现了对数字基础设施的和数据资源的关联汇聚,并在CIM+应用的作用下,赋能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

据悉,神州控股自主研发的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智数系列产品,可对城市各部门数据进行高效联通、汇聚、治理、分析、重构,同时借助领先的城市知识图谱技术,实现对数据的智能化理解和应用,为城市建设提供智能支持。随着《规划》的发布,资本市场对此同样给予了重点关注,多家券商对相关板块企业表示看好,神州控股亦被多家国内外券商推荐。

https://www.haobaihe.com

上一篇:股票(省广股份股票诊断)

下一篇:减仓是什么意思啊(超价平仓是什么意思)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