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和炒股入门知识 - - 股票学习网!

医疗改革龙头股(医改 股市)

2023-05-06 16:21分类:投资策略 阅读:

国新健康涨幅惊人

自2021 年 11 月19日,医疗保障局印发《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国新健康受此消息刺激,股价从最低5.9元涨至2022年1月5日最高19.6元,期间涨幅近两倍。是什么原因让国新健康在短短两个月不到时间涨幅如此惊人?

 

截止2022/1/5

 

国新健康是由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国新”)控股的央企上市公司,公司主营业务为数字医保,数字医药,数字医疗。通俗一点来说就是电子病历一类的业务。那么国新健康又是怎么和医保改革drg联系上的?drg又是什么?

DRG概念

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类,是通过将病例进行组合分类以制定收费标准,从而完成医保支付的支付方式。首先,DRG 根据病人的年龄、疾病诊断、合并症、并发症、治疗方式、病症严重程度、资源消耗量等因素,将患者分入 500-600 个诊断组,科学测算各级的预付款额度标准。进而,当医院收治参加医疗保险的病人时,医疗保险机构就该病种的预付费标准向医院支付费用。

根据公司投资者交流报告,公司于2015年最早在金华市开展了DRG试点,到2018年实现全市推广,同时在广西柳州、云南的部分地市开展试点探索。原来公司早就涉及drg医保改革业务,只是前期医保改革只做试点,并没有强推,所以公司盈利并不理想。

公司提到,刚开始在行业内接触支付方式改革项目的时候,都认为它的价值体现不是很高。后来,受财政、经济环境、人口老龄化加剧等因素影响,医保基金压力变大,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开始重视支付方式改革。所以公司经历了行业从0到1的过程,行业价值逐步凸显。同时解决支付方式改革并不单纯是建设系统,更重要的是后续的服务以及不断的本地化修改、优化。

民生证券指出,2011 年之前,我国医保主要是按项目付费的模式,这一模式的弊端在于常常造成过度医疗、费用浪费等问题;而 DRG/DIP 等新支付方式则更加科学,能对疾病类别、诊断途径与治疗所耗用的医疗资源化等因素进行一体化综合分析,方便使用者统筹考虑。最终起到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促进行业合理竞争的作用。所以推进drg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省钱。

医疗保障局在《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提到实现四个全面覆盖,大多数要求在2024年之前完成,紧迫性凸现。所以才导致国新健康一类的医疗软件公司股价近期走强。

在东方证券研究所提供的研究报告中,国新健康drg项目在一个月内中标为15个,是所有公司中中标数最高的。

目前市场上在该领域有大致三类参与主体,一是保险类公司,二是信息化公司,三是专业服务类的公司。国新健康在drg优势在于,公司在DRG/DIP领域是专业类的公司,公司相对比较客观和中立,在团队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医学、药学、统计学、病案学专业人员更多,处理问题角度和方法也有所不同。公司致力于成为综合服务商,运用临床、药学、统计学等知识提供专业化的综合服务。由此可见公司在drg领域的优势不止于国资股东背景带来的优势。

DRG前景如何?

申万宏源预计 DRG 和衍生要求增加 2000 亿 IT 建设空间。DRG/DIP 将从三方面带来千亿级建设空间:1、局端和院端分组器 150亿元;2、院内电子病历信息化基础建设 1450 亿元;3、智慧服务等衍生信息化建设 410亿元。目前来看,DRG行业增量还是很大,尤其是drg建设要求在3年内完成,这点逻辑对行业来说是最有力的支撑。

DRG概念股一览表

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对本文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文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020年9个月过去了,在诸多热门上市公司中,3000多家机构独宠这只医疗龙头股!

2020年前三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市场整体避险情绪浓厚,不过,A股展现出相对的韧性,年初至今,沪指累计上涨7.28%,期间于7月中旬达到高点3458.79点,目前则回落至3272.08点。创业板表现更为突出,在注册制改革政策利好等带动下,年涨幅达48.65%。

疫情同样无阻机构调研热情,在今年震荡向上的行情走势下,机构整体调研热度更胜于去年。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0年前三季度,1587家A股公司公开了投资者关系记录,较去年同期增多69家。此外,热门标的收获到更多机构的关注。其中,迈瑞医疗成为机构最受青睐公司,前三季度接待机构数量超过3000家。

迈瑞医疗成“机构调研王”

机构都去哪些上市公司调研了?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获得超过100家机构调研的A股公司有267家,去年同期仅有115家。其中,今年前三季度合计吸引超过1000家机构的公司有7家,依次为迈瑞医疗、海康威视、德赛西威、一心堂、广联达、珠江啤酒、京东方A,去年则仅有海康威视和汇川技术2家。

值得一提的是,迈瑞医疗超越海康威视,成为最受机构青睐公司。长期以来,海康威视占据机构调研热门股榜首。去年同期,海康威视合计接待1672家机构排名第一,今年前三季度,其接待量进一步提升至1789家。不过,迈瑞医疗增速更快,由去年同期的853家激增至今年的3229家,并且成为为唯一一家期间调研机构家数突破2000家的公司,在接待机构数量上遥遥领先。

迈瑞医疗为创业板白马股,是国内高科技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厂商,主营业务覆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三大领域,其所在的医药生物行业也是前三季度接待机构家数最多的板块,该板块获调研公司数达166家。

从近期迈瑞医疗的调研记录来看,公司抗疫相关设备的订单情况、微创外科业务的布局等是机构关注的重点。业绩方面,2020年上半年,迈瑞医疗实现营业收入105.64亿元,同比增长28.75%;实现归母净利润34.54亿元,同比增长45.78%。

从机构调研频次看,海鸥住工前三季度获调研次数最多,达67次,其次是鸿泉物联、珠江啤酒和大族激光,调研频次均在40次以上。

以过往经验看,虽然获机构调研不代表被买入,但调研动向往往透露资金偏好。今年前三季度,机构热门调研股的整体走势较好,机构关注度与股价表现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

其中,获百家以上机构调研公司逾八成前三季度股价上涨,机构接待量排名前二十的公司期间股价均实现上涨。而前述获千家以上机构调研的迈瑞医疗、海康威视、德赛西威、一心堂、广联达、珠江啤酒、京东方A,最新年涨幅分别为97.98%、19.47%、138.90%、70.99%、124.32%、41.42%、15.02%。

传音控股频获明星机构翻牌

从机构角度看,券商研究员为A股机构调研的主力。Wind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广发证券、国泰君安和兴业证券的调研次数均超过600次。

其中,中信证券最为“勤奋”,前三季度调研总次数达912次,共调研477只个股。中信证券最关注个股依次为传音控股、德赛西威、周大生。

基金公司中,参与调研最积极的是嘉实基金,其调研次数达766次,调研个股数合计361家。嘉实基金关注度最高的公司依次为传音控股、坚朗五金、迈瑞医疗;保险机构中,中国人寿最为活跃,调研总次数为350次,合计177家公司,其中调研昊海生科次数最多;私募机构中泰康资产活跃度最高,其最关注昊海生科最多。

外资机构参与调研最多的为高盛集团,其关注度前三公司依次为传音控股、杰普特、汇川技术。从外资调研偏好来看,最吸引外资关注的仍为科技类白马股,其中,科创板公司传音控股是高盛集团、瑞士银行等多家外资机构现身次数最多的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被明星私募 “翻牌”的公司向来是市场关注焦点。今年前三季度,淡水泉投资、景林资产、拾贝投资、星石投资和千合资本最青睐的公司均为传音控股;尚雅投资重点调研了迈瑞医疗,高瓴资本最关注南微医学,等等。

不仅是明星机构频频光顾,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和私募大佬还亲自上阵。就在上月,南方基金史博、嘉实基金张金涛、鹏华基金尤柏年,兴证全球基金谢治宇、季文华,信达澳银基金冯明远等,以及景林资产蒋锦志、拾贝投资胡建平、沣京资本高波等一众大咖对传音控股进行了调研。

2020年上半年,传音控股实现营业收入138.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81%;其中公司手机业务总收入为127.6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57%。上半年,公司手机业务保持高增长势头,传音控股称增长主要因为期间有序有效的推进疫情防控期间的复工复产工作,非洲市场保持稳定的增长。同时,公司持续加大新市场的开拓及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新市场销售收入同比上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云帆 上海报道

5月15日晚,通策医疗发布公告,公司与和仁科技(300550.SZ)控股股东磐源投资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作价7.69亿元,受让和仁科技29.75%的股份。在本次交易完成后,通策医疗将成为和仁科技第一大股东。

一桩收购案,呼应了当下市场热门的“A并A”热潮。

根据和仁科技5月16日最新收盘价,前述收购价格对二级市场仍有12%的折让。

然而,“买主”与“标的”二级市场表现却南辕北辙。

截至5月16日收盘,通策医疗(600763.SH)大幅收跌7.67%,报125.88元/股,创出两年新低;而和仁科技却收涨6.01%,其5月以来累计上涨幅度达到30%。

通策医疗的收购遭到二级市场用脚投票,一家医疗机构跑过去收购一家计算机软件公司被投资者认为“难以理解”。

对此,通策医疗证券部人士告诉记者,通策医疗有较多的诊所业务条线,能与和仁科技存在较好的协同效应。

不过,该人士也告诉记者,由于该事项或尚未完成尽职调查,收购行为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截胡式“A并A”

通策医疗出手收购之前,和仁科技早就有卖身打算。

去年12月,和仁科技控股股东磐源投资与科学城(广州)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协议,磐源投资将其持有的7940万股公司股份转让给后者,转让总价10.78亿元。

今年3月,和仁科技公告公司股权转让集团不被要求进行经营者集中审查,收购计划政策障碍消除。

然而一个月之后,和仁科技公告,与科学城公司的股权转让意向合同延长一个月,疑似收购出现不利情况。

此时,和仁科技暗中接洽新买家通策医疗。

根据通策在近期投资者关系列表中披露的内容,通策医疗与和仁科技原或仅打算进行业务合作,但双方认为普通的合作难以触及更深层次的业务需求,股权交易便由此成行。

那么,半路杀出的通策医疗以截胡方式收购的,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和仁科技成立于2010年,主要负责为医院提供数字化改造综合解决方案。公司客户以301医院、西京医院、同济医院、华西医院、湘雅医院、湘雅二院、浙医二院等国内一流知名医院为代表,为医疗机构与医疗卫生管理及协作机构的数据采集、融合、处理、存储、传输、共享和应用提出基于自有核心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

从业绩成长角度看,和仁科技可谓乏善可陈。

2019年-2021年,和仁科技营收原地踏步,2019年自4.41亿提升至2021年4.64亿,净利润则分别为4123.48万元、4314.28万元、3480.73万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96%、4.63%和-19.32%。

此外,根据收购预案,和仁科技原控股股东和其实际控制人承诺现有业务在2022年、2023年、2024年实现净利润不低于3500万元、4000万元、4500万元,三年合计不低于12000万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虽然和仁科技的收购对价对其二级市场股价折让较高,但从收估值角度看,和仁科技的收购价格并不便宜,依据其2021年盈利计算,通策医疗收购和仁科技的市盈率高达74倍;即便以2024年收益估算,收购市盈率仍然在50倍以上。

效仿“梅奥诊所模式”超前布局

收益角度难以解释收购案的合理性,通策医疗与和仁科技可能产生的协同效益备受关注。

根据5月15日晚间披露的一份投资者调研记录,通策医疗将其称为“服务于集团未来几十年的战略规划布局。”

一位医疗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可能是一些精准营销服务,两家企业都在杭州,通策一直都将杭州作为根据地。所以他们首先考虑的肯定是把杭州本地业务做强。”

这一说法也呼应了通策医疗董事长吕建民此前在《致通策医疗全体股东的公开信》中所提到扎根杭州的提法。

“我们今天集中在浙江,尤其是集中在杭州地区,便没有人是对手,无论是民营的还是公立的。”吕建民在信中表示:“妙佑(原译为梅奥,指梅奥诊所)CEO Dr.Noseworthy 在回答 ABC 电视台记者时说,(梅奥)确实想扩展其规模,但一定会坚持罗切斯特大本营。”

值得注意的是,吕建民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梅奥诊所模式的推崇,如在年报中称“希望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成长为中国的梅奥。”

而在对并购意图的解释中,吕建民又再次提及梅奥诊所。

“通策的信息系统有很多想做却无法实施。并购后可以参考梅奥模式,实现完全闭环的统一管理系统,和仁的杭州医疗云、湖州医疗云、健康云等项目都是很好的业务基础。”吕建民在前述调研记录中表示。

据悉,梅奥诊所以历史上多次改革世界通行的病历系统为人所熟知,包括其近年的企业数字化改造也为业内积极讨论。

从2015年开始,梅奥诊所曾耗资15亿美元,耗时四年时间,将旗下90家医院的病历系统统一迁入“EPIC”系统,并将总部大楼改建为“培训和指挥中心”用于电子病历系统的培训。近年,梅奥诊所为统一系统数据库接入AI人工智能算力,用于辅助医生的诊疗决策或得出一些新的医疗研究结论等。

不过,梅奥诊所的数字化改革却遭到了较多内外部的质疑,如“耗资耗时巨大”,“使用起来没差别”,“病历记录上载流程复杂”等,一些海外分析人士也认为此举象征意义大于实际。

根据投资者关系记录,通策将通过收购完成其动态电子病例的云端化,医疗体系生态构建,以及助力通策打破传统医疗服务的场景壁垒等。

并购没有赢得鲜花和掌声

“情怀”往往是一把双刃剑。

从一些投资者反响来看,颇有人缘的吕建民,在该笔交易中却难觅支持者。

“这笔钱哪怕拿去异地收购一家当地成熟的口腔医院都行啊,或者回购注销股权”,一位投资者在投资社区平台上表示。

也有投资者称:“现在用账上所有的现金去收购一个软件公司,软件领域那是巨头林立,现在对通策医疗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从市场预期的角度,医药行业在历经三年牛市之后已经深度回调。而叠加种植牙“集采”传闻的通策医疗,过去一年股价已经自最高421.99元跌至近期最低点112.53元。

在此期间,吕建民曾祭出超预期增持计划。截至今年3月28日,自今年1月以来,公司董事长吕建民累计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票14.9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0.0466%。然而这笔增持在市场抛压之下可谓杯水车薪。

对于市场众所期盼的股权激励计划,通策方面亦未见任何声音。

“股价如此之低,为什么不选择在此时推进股权激励。”一位投资者在谈及通策资本支出的选择时表示难以理解。

对此,通策医疗公司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股权激励现在还没接到通知,但肯定会有。”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原本一场简单的破产重组,可因为恒康医疗手握优质的医院资源,各大买家跃跃欲试,拉长了重组战线。最终,新里程医院集团如愿拿下恒康医疗控股权以及其旗下20多家医院的床位资源。这看似是一起医疗界“大鱼吃小鱼”的简单吞并,但从新里程肿瘤医院的建立,到数十年来3万张医院床位的积攒,可看出新里程“医院+金融”投资模式越来越娴熟。不过,不断吞并负债高企、经营不善的民营医院后,新里程该如何让基层医院走向盈利?

来源:诊锁界综合整理

原创:国际金融报/蒲公英

作者:王丽颖/向问东

 

 

6月30日,有“民营医疗第一股”之称的恒康医疗发布公告称,恒康医疗重整计划于6月23日执行完毕,经法院判决,北京新里程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里程”)持股25.30%,成为控股股东,同时恒康医疗拟向深交所申请撤销“股票交易风险警示和退市风险警示”。

 

 

受此消息影响,原本濒临退市的恒康医疗上演了股市交易“八连涨”,从2.61元/股上涨至最高5.36元每股,涨幅高达105%

 

历时近两年,恒康医疗的重整终于完成。2020年8月,因亏损负债高达47亿难以偿还债务,恒康医疗旗下7家医院和起家业务“独一味中药制剂”等资产被冻结,后又被陇南中院判定资产重组,2021年新里程医疗入局参与重组,直到今年6月完成本次重整计划,恒康医疗暂时告别了破产和退市危机,甚至即将迎来业绩转机。

 

“恒康医疗旗下医院进入新里程体系后,新里程将成为拥有超过3万张床位的超大型医院集团。”新里程医疗CEO林杨林近期首次谈到恒康医疗的未来,“目前新里程的医院以国有企业医院为主,恒康医疗的医院以当地政府医院改制而来的为主,两边的定位不同,未来的发展路径也不一样”。

 

新里程医疗CEO林杨林写给恒康医疗全体员工的一封信

 

 

01破产重组的恒康依然是香饽饽


 

回顾恒康医疗的发展史,其前身为甘肃独一味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拥有我国知名中成药独一味胶囊。2013年恒康医疗掌门人阙文彬于把医疗服务作为核心产业之一,并将公司改名为恒康医疗,资产聚焦肿瘤治疗和高端妇产等。此后这家公司历时六年斥资40亿疯狂收购了近20家医院资产,布局后不仅床位增至近万张,公司市值也一度高达346亿元,成了名副其实的“民营医院第一股”。

 

2008年上市后的股票行情

 

然而,大量收购医院资源,虽然让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阙文彬迅速成为“甘肃首富”,但是业绩不佳,恒康医疗负债水平日益加重。2017年至2019,恒康医疗连续三年负债分别高达59.06亿元,59.01亿元和47亿元,最终走向破产重整。

 

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被债务压沉的恒康医疗虽然处境不好,但是其医疗资产却如一块“肥肉”般被许多医疗集团看中,如海王集团、益佰制药等,最初都想吞下恒康医疗,但因资金实力不如新里程而被迫退出。

 

真金白银投入近20亿,新里程如愿以偿抢到这块蛋糕。据悉,6家重整投资人通过资本公积转增股份的方式向恒康医疗增资总计17.94亿,其中新里程出资10.49亿,5家财务投资人7.45亿。上述资金全部用于解决部分债务危机、补充上市公司流动资金、发展恒康医疗旗下的独一味制药公司

 

看似烂摊子的恒康医疗虽然在二级市场上显得很“骨感“,但内里却很“丰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恒康医疗全资、控股、参股或拟收购的医院共计22家,其旗下医院主要分布在辽宁大连(5家)、河南开封(4家)、四川(6家)、江苏(3家)、江西(2家)、浙江金华(1家)和安徽马鞍山(1家)。不管是已经收购完成的医院,还是处于拟收购状态或在建的医院资源,均是县域及以上床位优势很足的资源。可见,新里程收购来的资源就是一块“肥肉”。

 

许多业内人士担心,新里程收购恒康医疗后能管理好吗?会由亏转盈吗?会不会因过多并购出现债务难题?

 

 

02新里程的床位并购史


 

 

猜测的声音很多,但如果仔细研究新里程的成长史不难发现,新里程其实与恒康医疗一样,也是并购手段在医疗服务产业高速成长。略有不同的是,新里程更加专注在国企医院改制方面,并因此可与通用、国药、华润并称国企医院改制剥离中的四大接盘机构。此部分内容引用王广瑛老师的《恒康医疗接续新里程 “民营医疗第一股”绝地逢生?》来为读者解读新里程的发展历程。

 

新里程历史可追溯至2011年,虽然比独一味晚十年,但新里程从创立开始就扎根在医疗服务产业。从医疗服务产业角度,新里程算比恒康医疗资深。

 

新里程的前身,是2011年成立的北京新里程肿瘤医院(境内主体,境外设有股东实体新里程医院集团)。新里程的创始人和早期核心人物,是曾为央企华源集团的老大周玉成。周玉成作为创始人的存在,决定了新里程在立司气质上,不会输给华润医疗和国药医疗。

 

新里程肿瘤医院是新设,虽然依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但资金投入应该依然是个大挑战。2014年12月,新里程肿瘤医院开业;同时,新里程医院集团65%股权,被北大医疗纳入囊中。此时,新里程历史第二号人物、现如今的核心人物——林杨林,登场。林杨林外经贸大毕业,曾在外资银行工作,后加入北大医疗任产业基金负责人。

 

新里程因2014年与北大医疗牵手,而带上了强烈的北大色彩。当时,华润、中信、北大、复星,号称医疗服务产业投资的“四大”,如今在医疗服务投资热退潮的大背景下,依托国企医院改制,华润、国药、新里程、通用可谓新“四大”。新里程,也许可视为继承了北大医疗的基因和衣钵,是老四大蜕变换装的新四大。而后,在北大基因基础上,新里程又接入了中信的基因,再加上其创始人自带的华润和国药基因,新里程的医院集团基因因此非常强大。

 

 

与北大医疗接轨后,新里程开始了并购成长,于2016年2月投资了洛阳东方医院,受到一定关注。但比恒康医疗同时期的并购猛烈之势,差得比较多。

 

新里程“嫁入”北大医疗,有些生不逢时。2016年北大医疗之股东方正集团出事,新里程再嫁,托付给当时的大基金—中信产业基金。林杨林作为新里程医院集团的总裁,也离开了北大医疗体系。

 

新里程在中信产业基金旗下作为医疗产业平台之一,继续并购扩张,2016-2019年间,先后收购和投资中信中心医院、美家医疗、洛阳六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东营分院、兖矿集团总医院、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及晋煤集团总医院。到2019年底,新里程医院集团床位数已达万张,下属医院合并营收达40亿元!此时的新里程,从规模上已开始超越陷入泥沼的恒康医疗。

 

2019年,对新里程而言,是又一个分水岭。当年7月份,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与新里程医院集团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新里程将在产权上纳入国科体系,成为国科体系大健康产业平台。就在这一年,药企收购医院从“买买买”转向了“抛抛抛”,积蓄了金融实力的新里程并购机会又来了。

 

因某些原因,2019年,中信产业基金淡出新里程。新里程在股东层面,展现出高超的资源整合能力,除引入新的私募基金支持外,还攀上了中科院这颗大树,新里程的香港主体和境内核心机构改名为“国科新里程”!虽然股东和董事来来去去、变幻城头,但林杨林的核心地位不变,由此可以理解林杨林在这一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到2021年,新里程集团更是将当年中信产业旗下的兄弟医疗平台“弘慈医疗”拿下,再加上其自2016年开始打造的精神专科板块—华佑医疗、以及原先的新里程医疗,形成三大医疗板块,并号称已有3万张床位!理解新里程目前宣称的3万张床位,应该尚不包括恒康医疗的1万张床位,若此,两者加总将有4万张床位,在床位数上将接近整合宝石花医疗后的通用医疗(合计床位4.6万张)!

 

 

03新里程的新挑战


 

 

从数十年的收购版图细看,新里程在“区域医疗中心”布局方面优势明显,其医院资源覆盖山东、河南、山西、福建、四川、江苏等省份,旗下控股及管理的医疗机构超过80家,拥有超3万张床位,是一家超大型的综合性医院管理平台。

 

新里程虽然没有掌握一线城市稀缺的医院资源,但是在二三线城市和县级市的资源却很扎实。那么,其并购动作与国家政策的协同性如何?

 

近年来,国家倡导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尤其是在2021年10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方案提出,推动省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下沉,逐步实现县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共享。到2025年,全国至少1000家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发挥县域医疗中心作用,为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打下坚实基础。从政策指引看,新里程不惜一切代价将恒康医疗收入囊中,的确有长足的战略规划。可是,医院盈利模式目前还没有。

 

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前的并购资源不同,这一次恒康医疗旗下主营业务资源中还有中药制造在内。

 

根据2021年恒康医疗年报看,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分为医疗服务和药品制造两大板块。除了20多家医疗机构资源外,药品制造业务板块还有独一味公司和奇力制药。独一味公司是恒康医疗药品制造核心企业,拥有独一味胶囊、参芪五味子片、脉平片、前列安通片、宫瘤宁胶囊等36个品种。奇力制药为化药生产基地,拥有53个药品生产批文,其中全国独家产品5个,国家基药产品18个,27个国家医保目录品种,11个品种取得新药证书。

 

那么,新里程未来会在药品领域作出新文章吗?从恒康医疗业务板块收入看,2021年恒康的营业收入30亿元,归母净利润-3.71亿元,其中,医疗服务收入25.32亿元,药品制造收入4.61亿元,占比并不高,且企业的消费费用和管理费用远远高于研发费用。

 

从并购经历看,新里程的确是最成功的医疗资源整合者。但是,医疗资源是一个回报周期较长的产业,收购容易管理难,盈利更难,这是当前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就收购恒康医疗而言,新里程的风险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医保、医疗机构改革的相关政策可能随时发生调整,恒康医疗如何由亏转盈依然待解;

 

第二,疫情之下医疗服务水平难统一,如何细分医院发展模式待考量;

 

第三,我国医疗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都较为稀缺,新里程会一如既往做好并购资产管理吗?

 

第四,医院并购2.0时代来临,多元化资产如何协同发展这是一盘大棋局,且国家医改、医保控费等还在深化,巨无霸新里程能否步步为营,在国家大健康战略背景下闯出一条适合医疗集团发展的新路,值得期待。

/ END /

 

 

// 本文来源:诊锁界综合整理自“国际金融报”、“蒲公英”

// 本文编辑:太白

// 本文内容首发来自国际金融报,已获取《恒康医疗重整完毕,新历程后续该怎么玩?》的区块链转载授权,本文内容引用了蒲公英《恒康医疗接续新里程 “民营医疗第一股”绝地逢生?》的内容,感谢以上平台和老师的支持。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https://www.haobaihe.com

上一篇:移动转售业务是什么(移动通信转售号码)

下一篇:精准医疗概念股(精准医疗真正龙头股)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