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和炒股入门知识 - - 股票学习网!

炒股养家新浪博客与炒股博客每天更新

2024-01-14 15:02分类:PSY 阅读:

下一站,大学老师

2004~2017年中国博士毕业生人数与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增长人数对比 注1:《中国统计年鉴》总是在某年发布前一年的统计数据(例如《中国统计年鉴2010》实际是描述2009年的情况),目前最新的是《中国统计年鉴2018》。自《中国统计年鉴2005》开始,博士才被列为单独门类进行统计,此前一直与硕士合并为“研究生”一项。注2: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增加人数,通过将某年的人数与上一年的人数相减而得到,2018年的人数尚未发布。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2018)制表:李雅娟

梁骏逛某个学术论坛时,看到有人发帖咨询是否要做师资博士后。他毫不犹豫地回复:不要去!

近几年来,在咨询师资博士后事宜的帖子下,类似的回复数不胜数。“过来人”向后来者发出警告。

师资博士后,最初是14年前浙江大学为遴选优秀师资而特别设立的,它的遴选标准和待遇都高于普通博士后。

实行4年后,浙江大学取消了师资博士后制度,然而如今实行这一制度的高校越来越多。

近日,有学者在博客发表文章称,有些高校的师资博士后开始变味儿。

在师资博士后制度诞生14年后,它引起的争议跟走进这一制度的人数一样节节攀升。

“土博士”的最后一关

梁骏短短几个字的回复,也是对自己3年师资博士后生涯的概括。

2014年,梁骏在中科院某研究所博士毕业。在他拿到几个offer之后,突然收到家乡省会城市某高校的面试通知。梁骏喜不自胜,他很想回家乡的高校工作,可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第一轮面试后,校方对他很满意,同意聘他当讲师。两轮面试结束后,梁骏感觉这份工作已经十拿九稳,就回绝了其他的offer,一心准备回家乡。

就在签约前,负责招聘的老师告知他:年轻老师必须要有博士后经历。校方态度很明确:如果不做师资博士后,就不能签约。学校承诺,等他师资博士后出站后就可以直接聘为讲师,不设任何门槛。

梁骏入职之后,院长找他谈话。这一次,条件又变了:梁骏必须拿到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要发表一篇SCI论文。

梁骏发现,院长提的几条要求,是该校聘任副教授的标准。

梁骏感觉自己骑虎难下——这时候他已经入职一个月了,手头没有其他备选的offer,找工作的时间也过了。

几乎与此同时,跟他同年应聘该校讲师的博士毕业生吴婧也有类似的遭遇。

吴婧回忆,学校先是承诺聘任她为讲师,后来改口要求她先做师资博士后、等出站后自动转为讲师。等她再接到教学秘书的电话时,考核条件变成了拿到两个省部级课题。她与学校签约时,条件又变成拿到国家级课题,或是在指定的种本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学校指定的这种本刊物都是国内社会科学领域顶尖的杂志,有的还跟吴婧的研究领域不沾边。

尽管吴婧觉得自己作为刚毕业的博士很难达到这些条件,她还是同意与该校签约——她希望在博士毕业之后继续做研究,但手头其他的offer只能给她非科研岗位。

梁骏和吴婧找工作的时候发现,海归博士往往可以直接拿到教职,而像他们这种国内高校毕业的“土博士”就要面临师资博士后这一关。

“将博士后的培养跟师资选用结合”

让梁骏和吴婧无比纠结的师资博士后制度,最初是14年前浙江大学为解决新进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而设立的。

2005年4月,浙江大学率先推出师资博士后制度。时任浙江大学人事处副处长刘继荣曾在《师资博士后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一文中提出,“新补充的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还显不足”,另外,“尽管学校对新进人员实行了人事代理合同制管理方式,但是‘能进不能出’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才流转机制并未有效地建立起来”。

刘继荣如今担任浙江大学人事处处长,他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回忆,当时想由此让博士后提前进入到教师的预备队,也想通过延长考察期,将博士后的培养跟师资选用结合在一起。

那时,师资博士后比普通博士后的入选门槛更高,比如除了学术能力之外,还会考察语言表达能力,以便为未来执教做准备。师资博士后除了科研工作之外,也要承担一些教学任务。与高门槛相对应,师资博士后的待遇也高于一般博士后。

这一制度实施的第二年夏天,新校长到任。这位来自清华大学的新校长调研了浙江大学的人事队伍,发现“本地化现象严重”。

“近亲繁殖”一直是国内高校的痼疾,而浙江大学在实施师资博士后制度后,依然未能扭转这一趋势——不乏有导师让自己的博士生毕业后继续留下做师资博士后,进而留校任教。新校长要求控制本校毕业生留校的比例,提高来自海外高校和国内其他名校的人才比例。

2008年年底,浙江大学最后一名师资博士后进站,这一制度终止。

刘继荣从本校的博士后管理部门了解到,2005年4月到2008年12月这3年多,共遴选了300多名师资博士后,72%的师资博士后出站后成为浙江大学的正式教师。

这一制度诞生之初,国内跟进的学校并不多。时任中国地质大学助理研究员李明在《关于高校实施师资博士后制度的问题与思考》一文中写道,由于人们往往希望直接成为学校的正式职工,不愿意接受两年博士后工作的考核,因此会选择不实行师资博士后制度的学校,这也是部分高校不推行这项新制度的顾虑所在。

但在浙江大学终止这一制度之后,师资博士后制度在国内其他高校方兴未艾。时任浙江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许士荣在《我国高校师资博士后政策的十年回顾与展望》一文指出,在2010年,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很多高校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面对现有人事管理相对封闭、单一的弊端,博士后政策的流动性和开放性的优势获得广泛认可,实施师资博士后政策的高校逐渐增多。

在小木虫论坛上,咨询师资博士后事宜的帖子也逐渐增加。人们对于这种新制度仍是雾里看花,人言人殊。有的认为这是给本校毕业留校的“土博士”一个台阶下,有的认为还不错。

在梁骏和吴婧进站的2014年,据许士荣统计,截至当年4月底,全国共有37所高校实施师资博士后制度,绝大多数为985、211高校。

梁骏的困境

梁骏进站后不久,就发现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按照规定,每名博士后都有一位合作导师。梁骏称,他的合作导师对他几乎不闻不问,既没有给他提供学术资源,也不让他加入自己的研究团队,甚至明确告知他:我们各做各的。

这名理科博士称,自己的全部研究工具,就是一台办公电脑。

梁骏的困境折射出一些师资博士后们面临的问题——这些学术新人在职业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高度仰赖于合作导师的帮助。

有位受访者指出,在做师资博士后期间,比读博期间更为依赖合作导师,甚至可能形成人身依附关系。无论是提供实验条件和实验资金,还是评人才称号,抑或是拿基金、拿项目,“如果他有足够的人脉,就能帮你很轻松地搞定这些事情。如果你的合作导师没有这方面的资源,或者是他不想为你去争取一些资源,那你就做得非常困难”。

一方面是态度冷淡的合作导师,另一方面又是出科研成果的压力,梁骏只能从不算丰厚的工资里挤出研究经费。他回忆,当时就连去外地开学术会议都要自己出钱。

没有科研条件,自然也很难发表论文。梁骏进站3年,只发表了一篇SCI论文。而学校要求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梁骏连续两年都没能申请到。第二次落选后,梁骏慌了。他自知留任的希望渺茫,于是赶紧寻找工作机会。

博士后第三年,到了发工资的日子,梁骏没有收到钱。他被告知,国家只给博士后发24个月的工资,至于他在这之后怎么生活,学院不管。而就在这之前的几个月,梁骏的女儿出生了。

此时梁骏的当务之急不再是做科研,而是想方设法赚钱养家。博士后最后一年,梁骏靠给本科时的老师做项目零零散散地赚了些钱。他算了算,总共不到6万元。

刚从北京回到这座家乡省会城市时,梁骏很兴奋。他不时跟本科同学一起吃饭、出来玩。但随着时间推移,他越来越不愿跟往日的同学见面。

“眼看当年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有的成了副教授,有的当了公司老总”。而当年大学毕业时,梁骏因成绩优异才被保送到外校读研。

“上学工作那么多年,那是最困窘的3年。”那段时间,面对考核压力和极大的不确定性,梁骏感觉自己处在抑郁的边缘。

梁骏不是个例,很多师资博士后面临量化的考核指标:在两三年里,拿到什么档次的基金、发表什么水平的论文。

江苏某高校教授杨鸣说,自己所在的学校要求师资博士后在4年内发表5篇SCI论文,还要拿到1个省部级以上课题。虽有“师资”之名,该校的师资博士后却不需要承担任何教学任务。

至于论文的质量,杨鸣颇有微词:“(那些论文)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在理论上没突破,在实际上也不能结合应用,就是在跟热点。”他认为,唯一的好处就是“学校的GDP绩效上去了”。

早在2011年,李明就曾在《关于高校实施师资博士后制度的问题与思考》一文中批评过这一制度:“出站考核,就是针对师资博士后两年内的工作和科研成果进行的。两年的期限,很可能导致一些师资博士后人员为了取得较好的成绩和留校的资格,急功近利,希望通过捷径来大幅度提高科研成果,形成浮躁的学术风气。”

学术临时工?

梁骏因为没有达到考核的硬指标而无奈离开,吴婧的经历则反映了另一面。

吴婧的专业属于社会科学领域,不需要做实验,也无须仰仗合作导师提供研究资金。两年多的师资博士后期间,她成功申请到1个省部级基金、1个国家级基金,还发表了两篇论文。

聘任指标都达到了,两年时间也到了。吴婧希望向学校申请教师周转房,工作人员建议她先转聘为讲师再提交博士后出站报告,以便节约时间。

但院长、书记都拒绝了这一要求。

吴婧请求领导先将她转聘为讲师,因为她还面临一个更紧迫的问题——她马上就24个月期满,之后就没有工资了。

学院领导依然要求她先提交出站报告,而且要“以博士论文的标准来做”——一般情况下,出站报告要比博士论文简单得多。学院领导给的理由是,吴婧是他们招收的第一届师资博士后,必须高标准、严要求。除此之外,吴婧还要再走一遍招聘流程,这意味着她要重新提交申请,校方再一次审核、讨论。只要有一个环节失利,她的教职就落空了。

吴婧最终还是拒绝了学院领导的“高标准严要求”——从入职时一改再改的条件,吴婧就做好了不被聘用的心理准备。她后来在另一所211大学拿到了教职。

师资博士后那两年多,是吴婧压力最大的一段时间,她“经常梦到高考考得一塌糊涂”,还不时感到心口疼。

博士后进站时,吴婧的双胞胎宝宝刚满1岁。她不得不一边照顾两个孩子一边写基金的申请本子。

博士后出站前,吴婧接孩子放学回家,还要回学校继续加班。孩子经常拉着她不让走:“妈妈已经上完班了,妈妈不要去加班了。”这让吴婧感到心酸。

吴婧发现,如今很多高校都在降低招应届博士当讲师的比例,扩大了师资博士后的比例。她认为,“学校其实是尝到了甜头的,因为这是他们做科研最有精力的一个时期,也是产出量最高的一个时期”。而师资博士后是一个不稳定的岗位,只有做得出色,才有可能留任,在这样的考核压力下,大家就得拼命工作。“如果你没有达到要求,那你就走人,但是你的成果署名是这个学校的,对学校来讲,只有好处而没有任何害处”。

吴婧说,即便工作做得好,也得经过学校同意才能留任,“我觉得这对我们青年学者是一个很大的伤害”。

在两年多的师资博士后经历中,吴婧感觉,当时学院领导并没有把自己当作教师的后备军来培养,而是抱着考核的态度,“你达到条件了,才有可能留下来;达不到条件,你就必须走人”。

吴婧刚进站时,连办公室都没有。过了一段时间,学校才给这些师资博士后安排了一个由学生自习室改造而成的办公室。办公室启用时,门口还挂着学生自习室的牌子。

进站之前,学校向吴婧许诺,她的待遇将会与该校讲师持平。吴婧入职之后发现,自己的工资比讲师高几百元,但社保、医保、公积金等全都没有,科研奖励、年终奖也与自己无关。

回忆几年前的经历时,吴婧的声音很平静。因为领导的区别对待,教学秘书也不把这些师资博士后当回事。逢有繁琐的事务性工作,教学秘书还会把活儿扔给这几个外来的师资博士后去做。

对此,刘继荣认为,其中存在用人理念的问题,“你本意想通过这个方式来吸引更好的师资,你要让人家真心诚意地奔了这个岗位来的,而不是说搞一点热闹”。

“我不想在这个游戏中成为炮灰”

2018年春天,史超在博士毕业前夕收到了母校的offer。

这名工科博士自称读博期间“几乎把能拿的荣誉拿了个遍”。学校老师很欣赏这名优秀的学生,明确表示希望他留校任教,并直接聘作副教授。

在这之前,史超已经拿到了他所在行业顶级研究院的offer,那所位于北京二环内的单位可以给他提供丰厚的薪水和一流的平台。

面对来自母校的邀约,史超心动了。就在他拒绝了研究院的工作、准备和学校签约时,学校开出的条件变了——先做两年师资博士后,再转聘。

史超读博时所在的课题组人数很多,每年都有人加入、离开。通过了解大家的offer,史超发现,过去几年,高校给师资博士后提的聘任要求还算合理,留任比例也比较高。但近几年,师资博士后的考核标准提高了很多,例如,有的高校要求师资博士后须入选“四青”人才(指国家优青、青年长江、青年拔尖、青年千人等荣誉称号——记者注)才能留校。史超算了一下,每年“四青”加起来大约1000多人,而全国的博士后则有上万人之多。还有的学校要求师资博士后须拿到博士后基金的一等资助或特别资助,而每年能拿到这种资助档次的博士后少之又少。

而且,在“双一流”的动态考核机制下,不少学校把师资博士后当作论文制造者,“只要招的基数够大,在论文、在科研项目上有量了,肯定会出来一定的质量”。

史超判断,如果自己去做师资博士后,那就相当于在职称竞赛的游戏中直接站在了低起点上。

他断然拒绝了母校的要求,马上开始寻觅其他工作。“如果学校一开始就说让我做师资博士后,我是根本不会递交申请的”。

在史超的博士同学中,类似的选择非常普遍:如果一所较好的学校要求先做师资博士后再聘任,另一所次一等的学校直接给教职,那么大家一般会选择后者。

除了史超之外,去年应聘该校教职的人都遭遇了毁约。

史超感觉,近年来师资博士后制度有点变味儿了,尤其是实行“非升即走”以后,“给我们的压力和考核要求是高的,但是给我们提供的各方面条件却很低”。

史超读博期间曾在美国访学一年,他发现,美国的助理教授(AP)有独立招博士生的权力,还有自己的科研用房。而国内的师资博士后就只能是别人团队中的一员,连招硕士生的权力都没有。“我不反对他给我们提高标准,我也不反对他要基金要项目,但是你不能让我去凭空做这些事情。要待遇没待遇,要学生没学生,要团队没团队,要实验室没实验室,我怎么做?”

事情已经过去一年,史超如今分析认为,可能是当时学校领导面临“双一流”考核的压力比较大,所以想通过大量招收师资博士后并提高考核标准,从而在2020年之前把一些数量指标迅速提上去。

这也正是前述学者在博文中所批评的现象:在不占用学校稀缺固定编制的前提下,用较高的物质待遇、较小的社会成本,吸引一大批 Paper Producer (论文制造者——记者注),在短期内迅速提升学校科研业绩,从经济学的角度,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希望要把握好尺度,不要搞成新一轮的高教大跃进才好。”史超说。

江苏某高校教授杨鸣发现,师资博士后制度一般存在于如今的“双一流”高校或一些985、211高校,“普通的学校一般也没有这个现象”。

杨鸣认为,这个制度对学校的确有好处,“高大上的成果上去了”,但对师资博士后来说,他们在这个年龄段往往已经结婚,为了留校,身体健康、家庭都会受到影响。

杨鸣所在学院的一名师资博士后还没达到考核标准,杨鸣看到,这名博士后虽然已经成了家,但生活状态跟单身时差不多,“一天到晚泡在实验室,神情一直很严肃,生活就是科研,科研就是生活”。

杨鸣所在学校的师资博士后不承担教学任务,只需要针对学校列出的考核标准来做论文,“待遇很好,标准很高,压力很大”。

至于达不到要求的,“知识分子好面子,自己知道达不到标准,都会主动走,去找个差一点的学校”。

两年前,林扬博士毕业找工作时,“满脑子都是学术理想”,选工作时唯一的标准就是“好平台、好学校”。他选择到自己的硕士母校做师资博士后,希望能留校。

林扬认为,做师资博士后的确会加速年轻人的成长,逼迫年轻人独自思考项目和论文,如果直接入职成为讲师,可能就比较散漫。

两年过去了,林扬的科研成果已经远高于考核标准,但他决定离开。

林扬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女,最近一两年,双方父母的养老问题开始提上这两位年轻学者的日程,他们打算一起回到家乡的高校工作。

“家是学术研究的起点,也是学术研究的终点。”这名文学博士认为,“如果家都不像个家了,还有什么盼头呢?”

林扬说,在做师资博士后期间,一直因自己的身份感到自卑。“年轻博士开始找工作时,很重要的一个期待就是找到一份安稳的、有编制的工作,要是读了3年博士还达不到这个目标,感觉有些难以接受。”林扬说,“但是在用人单位面前,年轻博士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

中南大学教授喻海良认为,中国人普遍偏好稳定的、有编制的工作,因为如果一个人没有编制,他的工资待遇就会低一截,而这种制度并不合理,大学里更应该弱化这种形式,不论老师有编制、无编制,都应该一视同仁。

林扬说,自己接受采访的一个目的,就是希望用人单位善待每一个年轻博士,善待每一个愿意为这个单位奉献青春的人,“因为博士的圈子很小,如果一个人在这个单位受到不公正待遇,会影响这个单位几年内的人才引进工作”。

明天会更好吗

2017年,梁骏来到现在的学校,成为一名讲师。

在新的岗位上,梁骏和吴婧面临着“青椒”大都会有的压力——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但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心态比做师资博士后的时候好多了。

现在作为一名正式教师,他可以安心地安排上课和科研任务,同事之间也彼此平等对待。

吴婧还是感到些许遗憾。她签新学校时,该校刚开始实行“非升即走”制度。这意味着,如果她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不能升任副教授,就会被解聘。“真的是一步晚,步步晚”。近几年来,“非升即走”成为新聘任的高校教师中另一项“卡脖子”的制度。

这些年,博士越来越不是“稀缺产品”。

刘继荣在浙江大学负责人事工作多年,他记得,20年前,就连博士后跟配偶两地分居的问题,国家都会出台政策予以解决。

杨鸣参加工作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连硕士都很少。杨鸣的学校想招一名硕士来任教,还要为她的家属安排工作。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自2013年以来,全国高校每年约增加3万名专任教师,而每年博士毕业人数则有5万多名,且仍有增加趋势,另外还有三四十万名留学回国人员。

博士们往往期待毕业后进高校、做研究,但是供大于求的状况已经持续多年,于是博士后这种临时性岗位,就成为博士就业时的一大选择。

另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已进行了30多年。

从“打破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到推进编制管理、岗位管理、人员聘用、薪酬分配改革, 再到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和聘用制。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大潮中,“师资博士后”只是其中一朵小小的浪花。

刘继荣说,在此(实施师资博士后制度)之前,浙江大学已开始实行“非升即走”制度,师资博士后制度实施后,两个制度衔接在一起——如果师资博士后未能在博士毕业6~7年之内晋升为副高职称,就要面临淘汰或转岗。

刘继荣提到,在这个过程中被淘汰的人,往往不是因为水平不够,而是受职称比例所限——如果空缺的职位少,竞争就激烈,而且越是强势学科,竞争越激烈,所以这“不完全与‘优胜劣汰’划等号”。

中南大学教授喻海良曾在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工作多年,他发现,国外并没有师资博士后制度,而国内的顶级名校如清华大学,也没有设立这一制度。

喻海良认为,教师留校任教,确实要看“业绩”,而目前通用的规则是:研究型大学招老师,主要看其科研水平。如果做博士后期间科研成果一般,即便教学水平高,也很难留下来——这也跟目前流行的观念有关,人们一般假设,只要一个人的科研做得好,他就有能力指导学生。

在卧龙岗大学,如果一名老师招不到学生,这位老师要么转系,要么就拿一笔1.5倍到2倍于年薪的钱作为补偿款,就此告别这个职位。

而在作为事业单位管理的国内高校,只要一名教师入了编制,即便表现平庸,学校也很难让其离开。国内高校近年来实行的聘任制、聘用制、“非升即走”制度,都旨在打破这种事实上的终身制。

刘继荣认为,不同的高校有各自的发展阶段,对于成长中的地方高校来说,师资博士后制度对于其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很有意义,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一些变味的情况,会让青年人才感觉不太舒服。

对于史超的母校来说,去年集体毁约的恶果很快就显现出来。史超听老师说,母校今年“招人的情况不是很理想”。

梁骏有几个博士同学到广州某名校做师资博士后,他发现,几年下来,只有一个人成功留校。如今,只要有学弟学妹向他咨询做师资博士后的事情,梁骏都会极力劝阻。

吴婧则期盼:“我不希望看到大家博士毕业后学术道路太艰辛,或者是像我这样经历这么多挫折。”

然而,在“双一流”时代,师资博士后面临的形势可能更加严峻。

杨鸣认为:“‘双一流’是几年一轮动,上了的肯定要保,没上的要拼命地冲,竞争比以前更残酷。”竞争压力层层下达到老师身上,就是越来越高的考核指标。

“学校的指挥棒在这儿,很难有本质的改变。”

(应受访者要求,梁骏、吴婧、史超、杨鸣、林扬为化名)(李雅娟)

 

牛市行情(资料图)

淘气天尊:牛市行情最终只是一堆牛粪

周二大盘震荡为主,盘中新高2193点,交通银行盘中大涨超过8%,对于指数新高的贡献功不可没!但出现2193点高点后,大盘也出现了直接回踩翻绿的情况,虽然盘尾回稳翻红,保持微涨5点的红盘报收,大盘收出天量以后的高位十字星!面对着这样形态的大盘,投资者该如何应对呢?

目前而言,大盘昨天的量能达到天量级别,所谓天量天价,这种大级别的出货,可能高位还会维持数日横盘,也可能冷不丁的直接惨烈跳水!对于后市行情,天量见天价,投资者需要明白的是,这里是不是阶段高位,是不是阶段出货!至于大盘何时暴跌,不归我们管;大盘还能不能涨,也不归我们管!我们只要理性的在这几天逢高分批止盈至轻仓或清仓,然后耐心等待就ok了!很多人说,淘气啊,不要因为自己清仓(轻仓)去看空!但淘气想说的是,有哪个人因为判断股市还会涨去清仓(轻仓)的?清仓(轻仓)的原因肯定是不看好后面的行情!

市场总是这样,重复着“7亏2平1赢”的铁律,当海水褪去的时候,才会真正知道谁在裸泳!很多人抱着最后博一下的心态,还在场内搏杀,但当风险真正来临的时候,你是想跑也不容易跑掉的!淘气是一个在股市驰骋多年,每日关注股市十几个小时的人,大家曾经经历的坎坎坷坷,淘气都经历过!淘气不会为了最后的鱼尾行情,抱着侥幸的心理去冒大级别的风险!不管涨跌,淘气都不会盲目因为自己空了而反复喊大跌啊大跌!市场不会因为淘气的呼喊而起到作用!淘气希望还在场内的投资者还有好运,跟淘气出来的投资者继续保持良好心态!

诚然,最近几天,大盘经过连续的大涨,牛市啊、2500点、3000点等等的看多言论一下子成倍增长,大家记住这些空喊口号的人,等最近几天的出货行情结束以后大跌了,铲起一堆牛粪,朝喊牛市的人脸上扔去!最近的行情,淘气始终认为是今年为数不多的阶段止盈行情!下半年淘气虽然不敢打包票大盘还会跌破2000点,但概率很大!知道什么是眼光吗?那就是别人看不见的东西,你能看见;别人看见的东西,你不仅能看见,而且还认识;别人认识的东西,你不仅认识,而且还会玩;别人会玩的东西,你不仅会玩,而且还能玩好、玩出花样;别人都争着抢着要玩,都想玩出花样的东西,你已经玩腻味了,于是果断离场!这,就是眼光!

故展望后市,虽然我们已经上岸了,但没有必要去嘲笑还在裸泳的人!每个人对自己负责,那就够了!自己的账户不会骗人,跟淘气炒股的你们的账户不会骗人!淘气争取今年年底自己的账户翻一到三倍!你们呢?明天又是打新之日,又临俄罗斯与欧美关系紧张时期,在国内城市的房地产大面积取消限购,淘气依稀的感觉到了危急四伏,明天先看中阴吧!(博客:淘气天尊)

老倪先生:不必夸大调整

大盘短线逼空上涨的速度,的确是非常的快,几乎找不到更加涨势凌厉的历史走势可以类比,昨天拉出一条加速大涨的长阳之后,按照正常情形,短线多半会调整,只是当前形势异于寻常,不敢妄言大盘调整,但事实上,今天盘中创出近期新高2193点之后,还是冲高受阻,大盘似乎准备短线歇息一下了。

强势调整的概率偏大,盘中也可以看到,调整压力非常有限,主要是因为最近这两个星期的涨势的确很猛,激发了市场人气,相信牛市开启的观点占上风,股民逢低进场买入,迎接一波较大行情的意欲较强,这决定了抛压有限而承接力很强,限制了大盘可能的调整,和大家常见到的调整不同,继续振荡向上或者短暂横盘的可能性大,我预计不太可能出现下跌。

最多只能理解为逼空上涨行情中的短暂停顿,涨速过快之后,需要等到五天均线或者是十天均线跟上来,才继续前进,这是我认为的这个地方所谓调整的意义。如果参照历史,519行情都是依托十天均线上涨的,估计这一波行情,最猛的话,也需要等待五天均线,依托五天均线上行,若调整扩大一点,调整途中触及了十天均线,那这一次的逼空行情,其强度就级别就基本等同于519行情。

指数逼空上涨暂时停顿,但市场活跃度反而更大一些,封于涨停板的个股数量增多了,这说明市场人气激发之后,当前是没有丝毫恐慌或者是逢高撤退的意思的,只不过是涨幅过大的银行地产等大盘权重股需要歇一歇,然后热点迅速切换到小盘股题材股,场外资金是在蜂拥进场的状态,所以,当前不用考虑大盘是否调整,行情还只是刚刚开始,逢低进场是关键。(博客:老倪先生)

xiaoaodianjin:短线调整的味道越来越浓

第二批申购资金今天解禁,所以今日大盘选择震荡上行的走势,盘中股指最高摸至2193.52点,再创年内新高,忽然,股指急速跳水,还好有惊无险,尾盘强行收红,惊现六连阳,截止收盘,沪指涨5.24点,报收2183.19点,深指涨58.38点,报收7867.04点。

观察今天的盘面,成交量较上个交易日略有萎缩。今日盘中几次被打压下去,几次被快速拉回,说明场外资金进场开始积极起来,这是一个积极因素。经过连续的强劲拉升过后,技术上已明显超买,自身有一个回压休整的需求,2200点一线震荡的概率极大,一旦回踩,就要看5日的支撑力度了,调整不可怕,调整是为了后面更好的上涨。对于投资者来说,调整到位后一定要大胆低吸,个人认为,这里多天不会给空头太多的反击时间,向上继续挑战新高将是不二的选择。前段时间让大家重点关注的000783长江证券(000783,股吧)今日继续新高,牛态十足,中期目标7元不变。(博客:xiaoaodianjin)

展锋:强势震荡,谨慎寻找补涨股

截至今日收盘,沪市资金净流出-23.18亿,深市资金净流出-16.19亿,行业板块中,银行、航天国防、汽车、电气板块有资金大幅净流入,其余盘板块资金流情况非常一般。概念板块中,机构重仓、保险重仓、预增预赢、新材料板块资金净流入积极;资金净流出榜上,证券期货、商业百货、房地产、酿酒板块资金净流出居前,上海市场资金呈现大幅净流入的态势,深成指资金呈现小幅净流出态势。以上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今天大盘主要是机构重仓、保险重仓板块在维持盘面,如果短期内权重股不能再风云再起的话,大盘将出现进一步震荡的走势,投资者盯紧15分钟牛熊线得失即可!

从周二大盘午后的运行情况看,上证指数15分钟牛熊线上移至2115点附近、5分钟生命线上移至2096点附近,收盘指数在15分钟牛熊线、5分钟生命线之上运行,说明多方继续占据着市场的主动权,接下来指数如果能守在15分钟牛熊线、5分钟生命线之上运行,大盘短线将继续黄金做多模式里运行。

此外,15分钟大盘顶底线目前数值是81.56,收盘该指标呈现欲下破天线的态势,如果该指标可以再度翻红拉上天线的话,大盘短期或许还有一线升机。60分钟大盘顶底线目前数值是94.30,收盘该指标呈现天线上乏力上行的态势,后面仔细观察该指标的进一步运行轨迹,一旦翻绿下破天线的话,小时级别大盘将有再度调整的可能。

另外,从大盘淘金线指标运行情况看,日线淘金线收盘运行至102.64附近,收盘淘金线呈现金叉趋势线上行的态势,如果能够继续保持下去的话,将对日线大盘形成较强的支撑作用。从60分钟大盘淘金线看,该线收盘运行至90.93附近,淘金线收盘呈现微破趋势线的态势,短期内如果不能够再度金叉上行的话,大盘小时级别将有进一步承压的可能。压力位2194、2215,支撑位2170、2142。(博客:展锋)

黄一秦:明天泄露下一个攻击点

今天是强势调整,量级保持的不错,显示参与资金维持活跃,而第二个交易日依然保持在2177点之上,这就是一点为王的道理。

为什么说2177点为王呢?这是因为创了年内新高不倒而再创新高,其意义就是不是最高还有更高。由于大涨后修正乖离率的要求,在2177点附近盘整加固非常有战略意义,显示行情可以走得更远。在这里非常需要构筑一个平台,用三五天的时间在这里蓄势充分,2200点不在话下。而主力意图并非短期行为,只要构筑一个坚固的平台,下一个起飞后的攻击点便是去年12月4日的2260点。

明天再稳2177点,即可实现三天有效收复的预期,那么,在次构筑平台的希望越大。(博客:黄一秦)

陈晓阳:短线进入蓝筹整理题材活跃特征

周二大盘表现高位强势整理,上证指数惯性小幅高开后,一度顺势震荡创下新高2193点,逼近2200点整数关口,显示较为强劲的上涨行情,不过以银行股为首的蓝筹股短线步入高位整理概率较大,随后题材股维持轮动活跃市场特征,可见周三大盘将会延续强势整理,题材活跃局面。

先看当前多空信息面的变化,一是,央行公开市场周二进行了150亿元28天期正回购操作。央行在暂停一周后再次重启正回购,但正回购规模并不是太大,对当前宽松货币预期影响不大。二是近期A股蓝筹股快速走强,激发了境外热钱的快速流入。媒体报道,香港金管局本月已连续15次出手干预汇市,注资规模累计近500亿港元,显示境外资金流入港市,间接流入A股的劲头较为充足。RQFII及QFII扫货蓝筹 诸多RQFII额度告急。这些迹象表明银行股暴涨刺激了境内外资金的神经,短线这一趋势仍将维持强势的重要依据。三是,交行确认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无锡5大举措推进国企发展混合所有制,显示局部行业国企改革、以及地方政府的国企改革,均为市场提供了炒作题材,这也是未来行表惯穿行情主的之一的就是经济转型中出现的各类改革制造的题材机会。还有特斯拉与松下签订协议 在美建超级电池工厂等题材机会。总的来看,当前多空因素伴随沪港股信息释放之后,目前处于平淡格局,这将促使蓝筹股处于强势休整的环境。

从市场角度看,以银行股为首的金融股,虽然盘中出现了一度再度走强,推动大盘创下此轮新高,但是该类群伴随利好消息面的释放,以及场内外追逐做多能量的释放,使得该类群体,短线处于强势休整的格局,这并影响短线大盘快速上攻,不过伴随大盘上涨空间的打开,随后各类题材股重新活跃,值得投资者积极寻求新的投资机会。(博客:陈晓阳)

叶弘:反弹琵琶——警惕资金退潮后的一地鸡毛

沪市周一突然放量,单日成交资金1800亿以上。来得太突然,就象烈日炎炎之下,突然劈头盖脸一阵暴雨,人们倍感凉爽,但一时半会儿还有些缓不过神来。

周一两市成交3338亿,周二两市成交3198亿。这样的数字放在2007年的大牛市随便一个交易日,都不会引人注意。即使放在2009年因4万亿救市刺激的一轮上涨行情,这样的日成交资金也不算什么。但放在现在,就是天文数字!长期在股市中挣扎的人们先是面面相觑,后是奔走相告,仿佛立马沉浸在牛市来临的预期与喜悦氛围中……

今天的媒体,财经版面多在讨论牛市是否来了?这时候敢于高喊牛市来了的人,肯定也是最受欢迎,也是最能吸引眼球的人。股市江湖,形形色色。习惯于喊牛市来了,是一种类型的人,也好分辨。没有行情的时候,一般不知道他们在哪儿。那天大盘指数突然上涨,成交量放大,大盘股突然启动,这类人一定会站在一个显眼的位置,振臂高喊:牛市来了!这种声音听得多了,容易让人想起孩童时代,那个因为放牛寂寞,瞅人不留意就高喊狼来了的孩子。喊多了狼来了,也就没人再信了,觉得这孩子讨厌。但股市不一样,在熊市中时常喊牛市来了,并不让人讨厌。牛市是人们的理想与精神寄托。股市中人,一般都相信牛市肯定会来。所以时常喊“牛市来了!”的人也知道,牛市肯定会来。所以,只要股市涨了,他们就会就喊“牛市来了”,长年累月如此。至于他们喊了多少次牛市来了,喊了多长时间牛市来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天牛市真来了,他们也就跟着牛了。2007年那轮历史性的大牛市,有位成天喊熊市仁兄,让人佩服的正是他的那股狠劲,从上证1800点开始唱空,一直不改口,硬是坚持将上证指数唱过了6000点大关,大牛市终于结束了,漫漫熊市开启。这位仁兄成就空军司令的英名,至今还算是股市中一号人物。熊市牛市,贵在坚持!

但这次A股突然放量,总感觉有些不踏实。这么大的资金量,横空出世,哪来的?那部分的?!谁能说清楚,谁能报出番号?会否出现这样一个画面:解放前的一个村庄贫穷但也安静。一天夜里,突然来了大部队。于是村里人私下窃喜,要打大仗了,要解放了!第二天,人们发现大部队又匆匆忙忙地走了,喧闹很快变成了平静,好象什么事儿也没发生,人们还是早出晚归,该干嘛还是干嘛。但人们时常提及此事,时常还是犯迷糊:大部队明明是来了,怎么就走了呢?是路过的?他们是哪部分的?看样子他们也不象是解放军,解放军不是这么干的。他们更象国军!这种队伍来得快,跑得也快,来了还把老百姓的鸡给偷吃了,留下一地鸡毛……

现在有一点是明确的:没有降准,没有降息,没有直接的政策利好刺激,大资金却突然进场,是什么原因,让市场突然激动成这样?

有人说是国企混合制经济改革。我认为:如果说国企改革是利好,也属阶段性的题材利好。题材炒作有时效性。去年最大的政策题材就是上海“自贸区”改革。这一题材的领涨者是外高桥(600648,股吧),从13.5元突然发力,连续涨停板,直升至64元。后一路阴跌,最近跌至25元附近。暴涨阴跌,完整演示了政策利好刺激下的题材炒作由盛而衰的过程。

有人说是受“沪港通”刺激。其市场逻辑是:沪港通开启,外资可进入A股,内地资金可购买港股。我想说的是:如果真有这样的赚钱机会,以香港内地现有便利条件,内地人买港股,香港人买A股,真有无法逾越的障碍?

我认为,突然放量,更象是借题发挥式的突袭行为。周一周二,巨量打新资金解禁,大量资金进入,选择了大盘蓝筹股,并只在大盘股的低位吸筹,对此可理解为长期可守,短线可退的灵活布局。至少目前位置介入相对安全。但这么大资金投入,市场却少有短线个股的机会。指数大涨形成的冲动,刺激的也只是投资者的精神兴奋,赚钱效应明显趋弱。

即使这样,我仍然认为A股已出现了趋势性回暖。货币政策局部松动,宏观经济出现复苏信号,A股应有恢复性上涨机会。但与人们记忆中的那种:以政策利好引导,大资金推动,以大盘指数上涨幅度为标准的大牛市行情,仍无关联。

我看好后市。目前的大盘蓝筹,应有中长线的投资机会。短线波段机会,可能因新股上市,上涨势在必然。近期大幅下跌的小盘成长股,可能再度顺势而起。(博客:叶弘)

赵伟:大盘仍存技术调整压力 横盘蓄势整理方式不变

尽管煤炭、地产盘中修整,但银行、有色的继续走强,地产板块的尾盘重新崛起,个股的继续活跃,创业板的继续反弹等,还是稳定了大盘,大盘围绕前一交易日收盘点位震荡。最终,周二大盘以下幅上涨0.24%收盘,创业板上涨1.31%,两市总成交量较前一交易日减少约4.2%(沪减深增),这表明随着大盘的快速上涨,场外资金入市步伐减弱,观望情绪再起,但场内资金相反却活跃,资金在个股上加快腾挪与调仓节奏,市场信心较为平稳。

量能有所萎缩,成交量重现深增沪减态势,个股活跃度提升,分化程度继续加大,但银行、有色板块的热点继续保持,加之前期热点回归,市场赚钱效应得以保持,资金在个股炒作上,依旧以短期化为主,跌多反弹,涨多调整,高抛低吸,波段操作,是“过江龙”资金的显著特点,指标股板块的轮动,上涨过程中的“跷跷板”现象,对大盘稳定起到关键作用。周二,涨幅居前的是文化传媒、有色、军工、电器仪表、电子器件、电气设备、软件开发、互联网、通信设备、服务业、化工、机械设备等涨幅居前,保险、白酒、水务、电力、煤炭、多元金融、钢铁等表现相对较弱,市场由之前的“二八”现象,转为“八二”现象。

从技术上看,周二大盘盘中震荡加大,呈价涨量缩态势,继续的红盘报收,使大盘呈现“六连阳”态势,按A股市场特点,理论上K线应能实现“七连阳”,但大盘偏离5日均线依旧过远,偏高的乖离率,量价的背离,加之十字星的K线组合,大盘技术性调整压力继续存在,而中短期均线的加速多头排列,也抑制大盘调整空间;分时图技术指标显示,部分分时图技术指标的顶背离迹象,长时分时图技术指标的快速回落,MACD技术指标死叉,及K线组合,皆预示短线大盘难以继续大幅走高,技术性调整压力愈来愈大。综合技术分析,我们认为,短线大盘有调整技术性压力,但调整空间有限,继续围绕着收盘点位横盘蓄势震荡整理,仍是短线大盘运行方式。(博客:赵伟)

股海灯塔:面临高位震荡盘整

今天,沪深两市的总成交金额为3379.05亿元,和上一交易日相比减少135.2亿元,资金净流入122亿。

观察盘面,认为:1,从沪市大盘月线图上的MACD指标线与KDJ指标线继续形成金叉共振分析,对应级别的反弹还有上冲动能;突破月线图布林带中轨的股指有靠近上轨道线的欲望。不过,144周均线(2187点)向下运行的阻力将消耗多方的能量,大盘需要回落休整,重新蓄积反弹的动能以后才能够持续向上去突破;大盘60分钟图上的MACD指标红色柱缩短和KDJ指标线高位钝化,提前发出了日线级别调整的信号;因此,认为大盘短线将面临高位震荡盘整。股指将围绕在133周均线(2172点)附近横盘震荡,等待下方的短期均线对股指构成触及性顶托以后再去冲击2200点整数关口。

2,沪市大盘30分钟图上的MACD指标绿色柱增长和两条指标线开口朝下,显示对应级别的调整风险暂未解除;触及30分钟图布林带上轨回落的股指会靠近对应的中轨道线(2165点)。因此,认为明天大盘股指向上冲击144周均线(2187点)以后会击破今天的低点去回抽3日均线(2162点)。

3,明天,沪市大盘股指向上反弹的盘中压力位分别是2188点和2198点,强压力位是2207点;回落调整的盘中支撑位分别是2175点和2163点,强支撑位是2150点。

建议:单纯从技术指标分析,沪市大盘的133周均线(2172点)和120周均线(2155点)暂时分别成向下运行趋势,对收在上方的股指具有向下反作用力;144周均线(2187点)向下移动的阻力会消耗多方的能量;大盘30分钟图上MACD指标绿色柱增长和60分钟图上的KDJ指标线高位钝化,提前发出了日线级别调整的信号;因此,认为如果明天大盘股指没有回抽3日均线,就继续向上突破的话,不要在盘中去追涨,再度拉升的幅度越大越可以短线高抛。(博客:股海灯塔)

xiaofei123:银行股V5背后有七大利好叠加

银行板块28日“涨”声一片,16只成分股悉数飘红。分析认为,当前上市银行14年PB估值为0.75X,安全边际较高。尽管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不良资产压力加大,但在政府稳增长和微刺激政策组合下,系统性风险发生概率很小。同时同业监管政策的负面利空出尽,目前板块估值已过度悲观,银行股的防御价值已显示。博览财经梳理出以下七点银行股上涨逻辑供投资者参考:

上涨逻辑:

1.估值修复行情

当前银行板块估值已经到达历史低点,较为充分地反映了市场悲观预期。之前制约银行估值的不利因素,如利率市场化、资产质量下降等已经被投资者所认知,包含在较低的估值数据内,在国有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先股以及沪港通利好的刺激下,已经跌到"地板之下"的银行股或继续上演估值修复行情。

2. 交行重提“混改”,燃银行股暴动

交通银行日前公告目前正在积极研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十八届三国全会决定的重要内容,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成为国资国企下一步改革的重要方式。

博览财经特别提醒投资者的是,兴业银行(601166,股吧)(601166)股权结构方式与交行十分接近,同样具备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试点基础。中信银行(601998)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达66.95%,有更大的需求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股权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

3. 优先股改善银行资本实力

近日,以工行为首的各大行通过优先股的发行补充资本,提升资本水平,并通过资本杠杆大幅加速资产扩张,通过资产扩张获得额外的净利息收入,从而实现盈利水平的提升。

4. 沪港通启动催生低估蓝筹重大利好

在沪港通即将推出的背景下,由于港股偏好稳健型的大行,今年港股的风格则逐渐影响到A股银行股,预计沪港通推出之后这种影响还将发酵。低估值的银行股对海外资金的吸引力很大。

5. 产业资本热捧银行股

面对估值持续创新低的银行股,产业资本的增持冲动不减。继去年华夏银行(600015,股吧)、招商银行等银行股相继被举牌后,A股市场宁波银行(002142,股吧)又被举牌。

6.QFII等资金持续流进银行股

7月14日以来,银行股获得机构席位、QFII席位资金的大幅净流入。买入个股包括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显示资金对银行股的看好。

7.宏观经济继续回暖

最新公布的汇丰PMI等多项经济数据均显示经济形势在继续回暖。银行是后周期型,不良贷款即便在经济见底后可能还要持续释放一年多时间,但股价表现则主要由经济层面带来的预期主导。今年实际上不良贷款压力大于去年并且有从沿海往中西部地区扩散的趋势,但这种情况在预期之内,除非有新增的大风险点。

8、央行多政策补贴银行

有消息称,国开行已得到央行的抵押补充贷款(PSL),与此同时,央行或已从多个层面启动“定向降息”。据媒体报道,今年7月以来,央行接连向内蒙古、上海、汉口、长沙等多家地方银行,分别提供了额度为5-10亿元不等的低息再贷款。

通过梳理,博览财经总结出以下四大利好维度所涉及的上市银行标的,其中:

混合所有制的标杆:华夏银行

沪港通折价:招商银行

上海国资改革:浦发银行

小微强行:平安、兴业。

风险提示:需关注预期是否兑现

银行股价持续快速拉升后,市场仍会检验预期是否兑现,包括三至四季度经济增速可否稳定、企业盈利能否持续改善、银行资产质量恶化明显改观、沪港通实施后的实际增量金效应等。如果预期落差明显,不排除股价再次回调。(博客:xiaofei123)

https://www.haobaihe.com

上一篇:cci指标炒股绝招老股民同cci指标公式源码

下一篇:炒股小技巧以及炒股故事老邱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