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和炒股入门知识 - - 股票学习网!

外汇敞口头寸(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

2023-05-28 08:51分类:炒股技巧 阅读:

 

资本、盈利、流动性和声誉是商业银行风险偏好的四大核心组成。监管要求、股东要求、外部评级要求是商业银行制定风险偏好的三大主要依据。本文尝试从(监管+资本)、(股东+盈利)两个角度讨论商业银行市场风险偏好的设定。

监管+资本

监管要求是风险偏好的合规底线。银保监会对市场风险的要求并不多,主要有两项指标列入监管关注,并设置了明确的监管限额:

  • 《商业银行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指引(修订)》附件6规定:“适用本指引第四十二条的商业银行(注:系统重要性或业务复杂程度较高的商业银行),如果其按照附件5的标准框架计量的经济价值变动超过自身一级资本的15%,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在监管中予以关注,并开展后续评估。”
  •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的通知第十条中规定: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为累计外汇敞口头寸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20%。具备条件的商业银行可同时采用其他方法(比如在险价值法和基本点现值法)计量外汇风险。

对于市场风险的监管底线,商业银行应该借鉴和认识到:

1. 银行账簿利率风险和全行外汇风险是商业银行表内业务面临的最主要的市场风险,正因为如此,监管当局的风险监管核心指标也是针对这两类主要的市场风险而设置;

2. 按照与资本的比例关系设置风险偏好,是比较合理的风险偏好设置方式。首先,资本作为吸收损失的储备资源,直接决定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的大小;其次,以比例的方式设定风险边界,不仅保证了风险偏好表现为稳定的比例而不是变动的金额,而且风险承担随着银行损失吸收能力的增长而同步自然增长。

3. 这两个监管指标,设置的方式并不一样。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是一个比较纯粹的风险敞口计量指标,只从银行自身出发,计量银行自身持有的头寸数额。而经济价值变动比例,严格的说,是一个风险损失指标,即,不是只计量银行自身持有的头寸,而是将监管预定的市场冲击加之于该头寸,以冲击后的损失来计量风险。

4. 相对来说,风险敞口指标直接简单,但是不包含对市场的看法;而风险损失指标内置了一个市场情景,不仅这个情景本身会决定风险计量的结果,而且运用这个情景计算损益的模型也会影响到计量的结果。使用风险损失指标计量风险的好处是可以把复杂而多样的敞口汇总为一个可以直观感受认知的损失结果。但是,如果不能清晰了知其中的情景设置和模型风险,反而会产生新的决策风险。

5. 同时,使用风险损失指标设置资本偏好,还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其中的损失的涵义究竟是什么?会计利润?经济利润?股东价值?就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所计量的经济价值,准确地说,三者都不是,而只是一个特定情景、特定模型下的压力测试损失结果。

股东+盈利

股东主要还是关心盈利的,差别在于,有的更关注长期价值,有的则更看重当期利润;有的对资本、流动性的关注程度低,有的对资本、流动性的关注程度更高。由于风险的滞后性,稳健的商业银行经营无疑应该以长期价值为视角,但是实际经营中,短期利润冲动事实上非常难以抗拒,往往以行业排名、股东分红、绩效考核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地驱动着银行的经营决策。

因此,从盈利出发设定的风险偏好,与股东的目标更具一致性。与当期利润关联起来设定风险偏好,则会更具有执行性。由于风险损失类指标可以相对较好地将风险和损益连接在一起,因此,采用风险损失类指标设定风险偏好能够更好地传达股东的风险承担意愿。

市场风险管理常用的风险损失类计量包括风险价值(VAR)、压力损失、expected shortfall等。

如前所述,使用风险损失类指标设定风险偏好,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1. 使用什么样的市场情景计算风险损失?

例如,如果采用风险价值(VAR),采用多大的置信度?如果采用压力损失,选择多大的压力情景?这个情景的选择正是董事会的风险偏好需要确认的问题,因为这本质上是一个管理目标和管理成本的平衡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持续经营和应急管理的平衡问题。

 

风险偏好以内的风险,通过风险的传导机制控制在业务的持续经营当中,风险偏好以外的风险,并非不可能发生,只是发生的概率低到纳入日常管理会对造成过大的管理投入,但是,仍需通过应急管理机制进行管理。

例如,如果银行的风险偏好是“在10年一遇的事件中(概率为10%),经济价值损失不得超过10%”,银行的日常风险管理按照这一偏好设定边界,但是一旦发生10年一遇的极端事件,银行必须确保有充分的预案进行应对。

从对市场情景的评估来说,直接采用监管指标,意味着直接采用了监管计量框架所定义的市场情景,对于银行来说,有可能忽略了对于实际的市场风险大小的审慎权衡。

以中国金融市场为例,如果以10年一遇为标准,大致的市场压力情景为:利率±200BP、汇率±10%、贵金属或商品价格±30%。如果银行参考这一标准来定义风险偏好,那么相应的,市场波动接近或超过该变动幅度的情况应当被纳入应急预案进行监测和管理。

2. 如何建立风险损失和会计利润之间的联系?

风险损失类指标本质上只是一个压力损失结果。这个损失值如何设置,取决于银行对于盈利稳定性的风险偏好。市场风险是盈亏同源的,控制了损失的可能性也就同时限制了盈利的可能性。风险损失类指标的损失值的确定,需要董事会确认盈利与预期偏差的舒适区间。

对于盯市头寸,压力损失结果和压力情景下的会计损失是一致的。例如银行的外汇头寸,两者是一致的。对于外汇头寸,所使用风险损失指标的损失值,就是该情境下银行财务报表可能遭受的损失。

对于非盯市头寸,压力损失结果与压力情景下的会计利润是不一致的。例如银行账簿利率风险,压力损失结果是未来的再融资或再投资风险,利率冲击下的经济价值损失结果不会体现为对应的会计损失。此时,风险损失指标和会计利润就出现了脱节。由于银行经营事实上非常容易被利润所引导,这种脱节很有可能造成风险偏好及其传导体系的形同虚设。

假设,银行对于盈利的风险偏好是“在10年一遇的事件中(概率为10%),营运利润不得下滑至计划水平的75%以下。”对于汇率风险,测算出市场情景(10年一遇),根据上述盈利的风险偏好,就可以反向测算出可容忍的风险敞口。

但是对于银行账簿利率风险,利率冲击下的经济价值损失和营运利润并不直接相关。此时,从技术上,需要建立这两个指标之间的联系,决策层对盈利的风险偏好才能够匹配经营利润目标。可以尝试把这个指标通过建模拆解为若干关键期间(例如,1年以内、1-3年,3-5年,5年以上)的利息净收入变动,以此来论证该指标的合理性。

3. 如何处理不同风险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对于相关性的建模复杂且预测性较差。实践经验表明,对于大类风险因子(例如利率、汇率)可以考虑分散效应,分别按照股东对于收益波动的容忍度来设置风险偏好。

4. 是否需要根据市场预测调整风险偏好?

一种倾向是认为要根据对市场的预测随时调整风险管理底线。未来并不能真正被预测,对于市场风险管理而言,预测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设置风险底线的基础逻辑是:所有基于预测而下的注都有可能是错的。因此,风险管理首先要确保这些难以预计的错误不会对银行造成重大损害,不会形成集中效应、连锁效应、累积效应、传染效应。因此市场风险底线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建立损失控制机制,包括设置集中度限额、敞口限额、止损限额、授权机制等等。

二是用各种主观变动的压力情景管理风险敞口。压力测试的结果并不具备客观性,因为压力情景的主观性必然决定了压力测试结果的主观性。因此管理逻辑上,首先应当确定压力情景的标准,是十年一遇、二十年一遇还是百年一遇?压力标准和银行的应急处理能力密切相关。压力测试结果不是要求商业银行的利润预算和资本充足率为其预留空间,而是要求商业银行的利润预算和资本充足率具备面临极端损失时的应急能力和管理弹性。如果用主观设置的不断变动的压力情景设置风险管理底线,必然导致风险偏好不断波动,风险管理失去依据。

 

 

头寸的概念

在金融投资需求增加的中国,加上08年金融危机后实体经济还没有恢复过来,各种投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他们居然“改变”一些词,“现货”, “头寸”都被他们给扭曲了。以至于经常有朋友问我“你们外汇行业是做头寸的吗”?每个行业都会有苍蝇,让人心烦,也有一些不规范的产品,外汇行业也不例外,所以投资者要擦亮眼睛,寻找一个专业的,安全的平台至关紧要。

头寸就是资金,指的是银行当前所有可以运用的资金的总和。主要包括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放同业清算款项净额、银行存款以及现金等部分。头寸管理的目标就是在保证流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头寸占用,避免资金闲置浪费。

长短头寸

当金融机构购入某资产时,就拥有了长头寸;相反,如果金融机构向另一方售出某资产,并约定在未来某日交割,就获取了短头寸,金融机构同样会面临风险。风险的规避可以通过进行金融交易实现,这一交易可以是通过获取额外的短头寸来抵消长头寸,也可以是通过获取额外的长头寸来抵消短头寸。

外汇交易中的头寸

头寸,在外汇行业中建立头寸,指的是你建仓,建立头寸也叫“敞口”,比如我们买入EURUSD,我们可以说,做多欧元兑美元,持有多头头寸。如果行情发生变化,欧元兑美元下跌,我们可以卖出欧元多头头寸,持有欧元兑美元空头头寸,我们叫做平仓做空。

顺便提下“现货吧”。现货(Actuals)亦称实物(physicals),指可供出货、储存和制造业使用的实物商品。可供交割的现货可在近期或远期基础上换成现金,或先付货,买方在极短的期限内付款的商品的总称。期货的对称。

现货交易中通行的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或者采取以货易货的交易方式。

现货交易一般适用于农副产品买卖、小额批发和零售交易。在中国,零售企业现货交易,一般采取一手交货一手收钱,银货两讫的方式;批发企业现货交易,除采取一手交货一手收钱的方式外,还采取通过银行托收承付的方式在限期内结算。现货交易与其它交易方式的不同点有:

①在交易的目的上,是为了获得商品的所有权。

②在交易方式上,一般通过一对一的双方谈判进行,不必集中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


简单的讲,现货有白银,原油,农产品等多种商品,而不是像国内一些B平台做白银就说现货就是白银。还是那句话,投资者要擦亮眼睛,找一个正规的交易平台。

 

资产永远是把双刃剑,经营好了确实能带来收入,经营不善也可以让企业陷入破产状态。

——坤鹏论

 

 

 

 

 

专栏

 

 

由0晋身200%价值投资高手

作者:坤鹏论

 

99币

96人已购

 

查看

 

 

 

 

 

三、信用风险

正像坤鹏论之前讲的,任何事情不到水落石出,都不能100%保证其结果不会发生变化。

金融更是如此,特别是金融资产,常常昨天还貌美如花,一夜之间就可能成了残花败柳。

资产永远是把双刃剑,经营好了确实能带来收入,经营不善也可以让企业陷入破产状态。

所以,资产永远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对于银行最重要的资产——贷款来说,正常类贷款可能会变成关注类,关注类可能成为次级类,甚至直接滑落到损失类。

动态就是贷款五级分类的精髓——动态监控、过程监控。

对于风险的动态变化,监管机构专门设立了风险迁徙的两个一级指标及四个二级控指标:

一级指标:正常贷款迁徙率。

包含二级指标:正常类贷款迁徙率、关注类贷款迁徙率。

一级指标:不良贷款迁徙率。

包含二级指标: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不过,这些指标并没有像其他指标那样提供标准。

坤鹏论建议,对于以上指标,投资者主要看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和次级类贷款迁徙率。

10.正常类贷款迁徙率

公式: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其中:

期初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

11.关注类贷款迁徙率

公式: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其中:

期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

让我们想想关注的概念——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关注意味着,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和征兆,不过,银行还是认为可以全部收回本息的贷款。

我们从银行提供的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历史数据,可以看出该银行的可信程度。

也就是,看有多少变成了不良贷款,从而表明银行将出现坏苗头的贷款放在关注,而是划为不良的可信程度有多高。

这个指标越低,说明越少的关注贷款变成了不良贷款,越说明银行的预计可信。

这也在一定程度说明,该银行的五级分类标准比较严格,资产质量值得信赖。

12.次级类贷款迁徙率

公式:次级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次级类贷款余额-期初次级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其中:

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指期初次级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次级贷款迁徙率也是贷款迁徙率中需要重点考察的。

同样,它能够反映出银行的贷款质量,从而判断出其风险控制能力和水平。

次级类,已经属于不良贷款,再美化也是不良,所以它的恶化数据相对靠谱。

看一下一年内变成可疑类和损失类的概率,该指标值越低,说明次级类贷款的质量相对较好。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两个结论,越大的银行这个迁徙率越相对稳定,因为规模大受到个案的影响越小;第二,可以看出银行贷款分类的可信程度。

13.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公式: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可疑类贷款余额-期初可疑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可疑类贷款再往下迁徙就是损失类。

 

四、市场风险

这个只有一个指标——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

显然,这个名词对大部分人来说,有点陌生,让我们先把它搞定。

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

不难发现,这其中的敞口、头寸是难点。

1.什么是敞口?

它是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概念,敞开的口子不设防,自然最容易出问题。

不过,敞口大的金融资产,并不一定风险就很高。

因为面对风险,关键不在于风险的口子大不大,而在于风险管理能力强不强。

敞口常常在风险分析时用到,表示对风险有暴露的地方。

比如,给一个企业贷款10亿,其中8亿有外部担保,而其中2亿没有担保,我们就可以说它的风险敞口是2亿元。

在外汇交易时,开盘也叫敞口,就是买进一种货币,同时卖出另一种货币的行为。

2.什么是头寸?

这个词来源于中国。

民国时期,银行里用于日常支付的“袁大头”,十个袁大头摞起来刚好是一寸,因此叫“头寸”。

在股市中,也称为“头衬”,就是款项的意思。

头寸是金融界及商界的流行用语,在金融、证券、期货交易中经常用到。

银行使用这个词时,它的意思就是资金。

指的是,银行当前所有可以运用的资金的总和,主要包括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放同业清算款项净额、银行存款以及现金等部分。

头寸管理的目标就是在保证流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头寸占用,避免资金闲置浪费。

如果银行在当日的全部收付款中收入大于支出款项,就称为“多头寸”,如果付出款项大于收入款项,就称为“缺头寸”。

对预计这一类头寸的多与少的行为称为“轧(ga)头寸”。到处想方设法调进款项的行为称为“调头寸”。

如果暂时未用的款项大于需用量时叫“头寸松”。

如果资金需求量大于闲置量时就称为“头寸紧”。

3.连在一起是什么意思?

根据上面的拆词,对于外汇敞口头寸,我们可以直接理解为外汇的风险款项。

这个风险是如何来的呢?

关键在于汇率的随时变动。

银行在为客户进行外汇买卖的中介服务中,常常会出现外汇头寸(金融行为称呼外汇资产的专业用语,外汇款项)的“多头”或者“空头”。

多头为购入额大于出售额,外币资产多于负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外币汇率上升,银行将获利,如果外币汇率下降,银行将损失。

空头为出售额大于购入额,外币资产少于负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外币汇率上升,银行将损失,如果外币汇率下降,银行将获利。

这种“空头”和“多头”就叫做“外汇敞口”。

不管是空头,还是多头,银行都需要借助同行业的交易及时进行外汇头寸调拨,轧平各币种的头寸,即将多头抛出,空头补进。

4.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

公式: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累计外汇敞口头寸÷资本净额×100%

指标标准: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20%

其中:

累计外汇敞口头寸:银行汇率敏感性外汇资产减去汇率敏感性外汇负债的余额。

商业银行在每个季度结束时报告这一指标,是一个季度中每月末的汇率敏感性外汇资产与汇率敏感性外汇负债之差的平均值。

因为我国上市银行基本还都是以贷款为主要业务,所以这个指标,投资者了解即可。

(未完待续)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请您关注本头条号,坤鹏论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创始人为封立鹏、滕大鹏,是包括今日头条、雪球、搜狐、网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网站或自媒体平台的特约专家或特约专栏作者,目前已累计发表原创文章与问答6000余篇,文章传播被转载量超过800余万次,文章总阅读量近20亿。

 

一、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主要构成是存放央行及现金,不包括存放同业资金)。下表为目前最新的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水平。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性金融机构必须保有的存款准备金对其存款负债总额的比率。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中央银行可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金率直接地改变货币乘数,从而达到控制货币供给量的目的。所以,在货币乘数的各个决定因素中,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基本是一个可由中央银行直接操作的外生变量。目前央行实施的是平均法考核存款准备金水平。

超额备付金是银行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是日常清算必要头寸,具有一定刚性。目前银行业超额备付金率平均在2%左右,总体来看,大行超额备付金率较低,而城商行相对较高,最高在4%左右。银监会2016年披露的季报显示,商业银行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为2.07%。

二、资本充足率

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银行资本划分为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以及二级资本三个部分。三类资本的共同特点是,在危机发生时可用来弥补银行损失,即便二级资本也可核销或转化为普通股。

根据以上三类资本,可将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划分为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与资本充足率((总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性要求,分别为5%,6%和8%。

 

三、信用风险指标

信用风险是指商业银行面临的违约风险,资本充足率部分已对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计量进行了简单概述,此部分将介绍信用风险的监管指标,包括不良资产率、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和全部关联度。

1.不良资产率与不良贷款率

不良资产率顾名思义,即为不良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由不良资产与之资产总额比计算得出,依据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的要求,该指标不应高于4%,不良资产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二级指标,即不良贷款率。

不良贷款率由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之比计算得出,依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的要求,不良贷款率不应高于5% 。

2.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与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

单一客户风险授信集中度为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银监会要求该比例不应高于15%,即:(扣除保证金、银行存单和国债后的授信余额)/资本净额×100% <=15%。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其包括一个二级指标: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为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银监会要求该比例不应高于10%,即: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100% <=10%,该两指标为防止商业银行风险集中化,促进银行授信和贷款管理合理化与信贷风险分散化。

3.全部关联度

全部关联度为全部关联授信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50%,即全部关联方授信总额/资本净额×100% <=50%。该指标目的为规范商业银行关联交易行为,控制关联交易风险,其中关联方的认定应符合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

四、市场风险指标

市场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汇率和利率变化而面临的风险,在资本充足率部分对市场风险资本计量进行了简单概述,此部分介绍市场风险的监管指标,包括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和利率风险敏感度。

1.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

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为累计外汇敞口头寸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20%,即累计外汇敞口头寸/资本净额<=20%。具备条件的商业银行可同时采用其他方法(比如在险价值法和基本点现值法)计量外汇风险。

2.利率风险敏感度

利率风险是利率变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盈利或经济价值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 按照来源的不同可分为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期权风险。利率风险敏感度是指利率平行上升200 个基点对盈利水平和经济价值的影响程度。

五、操作风险指标

操作风险指标衡量由于内部程序不完善、操作人员差错或舞弊以及外部事件造成的风险,表示为操作风险损失率,即操作造成的损失与前三期净利息收入加上非利息收入平均值之比,即已出现的操作风险损失与前三期净利息收入加上非利息收入平均值之比。

六、风险迁徙类指标

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指标,可以反映贷款的变化趋势情况,将贷款迁徙与风险管理相结合, 加强对贷款违约概率和贷款实际价值的分析, 并与贷款准备金的计提和贷款风险定价相结合, 推动自身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风险迁徙类指标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和不良贷款迁徙率。

1.正常贷款迁徙率

正常贷款迁徙率为正常贷款中变为不良贷款的金额与正常贷款之比,其计算公式为:正常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2.不良贷款迁徙率

不良贷款迁徙率包括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和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次级类贷款迁徙率为次级类贷款中变为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的金额与次级类贷款之比,其计算公式为:次级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次级类贷款余额-期初次级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可疑类贷款迁徙率为可疑类贷款中变为损失类贷款的金额与可疑类贷款之比,其计算公式为: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可疑类贷款余额-期初可疑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七、流动性风险相关指标

依据银监会2015年9月发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并确定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为流动性比例和流动性覆盖率,流动性风险的监测指标则有流动性缺口、流动性缺口率、核心负债比例、同业市场负债比例、最大十户同业融入比例、超额备付金率、重要币种的流动性覆盖率以及存贷比。需要注意“监测指标”并不属于硬性监管指标,监测指标出现异常或突破监测比例只是可能引起主监管人员的注意并需要解释原因,并不会导致监管处罚。

1.流动性比例

流动性比例为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之比,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体水平,不应低于25%,即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载>=25%,该指标需按照本币和外币分别计算。当前国内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较为充足,依据银监会发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报,一季度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为48.08%。

2.流动性覆盖率

流动性覆盖率旨在确保商业银行具有充足的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能够在银监会规定的流动性压力情景下,通过变现这些资产满足未来至少30天的流动性需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应当不低于100%,即: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100%>=100%。

3.存贷比

流动性覆盖率是去年银监会新引入的流动性监管指标,同时将存贷比由监管指标改为监测指标。

4.月末存款偏离度

为加强存款稳定性管理,约束月末存款“冲时点”的行为,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及“存款偏离度指标,研究将其纳入银行业金融机构绩效评价体系扣分项,随后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月末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同时,为防止商业银行在季末通过冲高月日均存款、规避存款偏离率约束,附加限制季末月日均存款的可计入金额。月末存款偏离度=(月末最后一日各项存款-本月日均存款)/本月日均存款×100%。

5.净稳定资金比率

净稳定资金比率是计算银行一年以内可用的稳定资金与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之比,它主要衡量一家机构在特定压力情景下,可用的长期稳定资金支持业务发展的能力,由于巴塞尔委员会正在修订净稳定资金比例相关标准,2014年初发布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没有正式引入该比例。

6.流动性缺口

流动性缺口是指以合同到期日为基础,按特定方法测算未来各个时间段到期的表内外资产和负债,并将到期资产与到期负债相减获得的差额。

计算公式为:未来各个时间段的流动性缺口=未来各个时间段到期的表内外资产-未来各个时间段到期的表内外负债。

7.流动性缺口率

流动性缺口率是指未来各个时间段的流动性缺口与相应时间段到期的表内外资产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流动性缺口率=未来各个时间段的流动性缺口/相应时间段到期的表内外资产×100%。

8.核心负债比例

核心负债比例是指中长期较为稳定的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核心负债比例=核心负债/总负债×100%

9.同业市场负债比例

同业市场负债比例是指商业银行从同业机构交易对手获得的资金占总负债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同业市场负债比例=(同业拆借+同业存放+卖出回购款项)/总负债×100%。

10.最大十户存款比例

最大十户存款比例是指前十大存款客户存款合计占各项存款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最大十户存款比例=最大十家存款客户存款合计/各项存款×100%。

11.最大十家同业融入比例

最大十家同业融入比例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同业拆借、同业存放和卖出回购款项等业务从最大十家同业机构交易对手获得的资金占总负债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最大十家同业融入比例=(最大十家同业机构交易对手同业拆借+同业存放+卖出回购款项)/总负债×100%。

12、超额备付金率

超额备付金率是指商业银行的超额备付金与各项存款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超额备付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库存现金

超额备付金率=超额备付金/各项存款×100%

13.重要币种的流动性覆盖率

重要币种的流动性覆盖率是指对某种重要币种单独计算的流动性覆盖率。

八、风险抵补类指标

风险抵补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抵补风险损失的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准备金充足程度和资本充足程度三个方面。资本充足率已在第二部分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1.准备金充足率

银行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损失一般分为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极端损失。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针对预期损失要计提减值准备,也就是准备金,充分抵御这种损失。假如银行有成熟的高级内评法,那么违约概率(PD)×违约风险暴露(EAD)×违约损失率(LED)就是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部分则由资本金来覆盖,资本金又分为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篇幅有限,此部分不展开讨论,监管资本即为第二部分的讨论的资本。

(1)贷款损失准备

银监会2012年7月发布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指出贷款损失准备是指商业银行在成本中列支、用以抵御贷款风险的准备金,不包括在利润分配中计提的一般风险准备。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不得低于银行业监管机构设定的监管标准。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即为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两项标准中的较高者。

(2)贷款拨备率

贷款拨备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其计算公式为:贷款拨备率=(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各项贷款余额)× 100%,监管要求该指标不能小于2.5%

(3)拨备覆盖率

拨备覆盖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余额之比,其计算公式为: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不良贷款余额)× 100%,监管要求该指标不能小于150%。

(4)不良率与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

贷款质量分类为后三类的贷款,即不良贷款,会面临企业还款困难而转核销的情况。不良率=不良贷款余额/贷款余额,将其与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的计算公式联系,可知,贷款拨备率/不良率= 拨备覆盖率。

2.盈利性指标

盈利能力指标是除资本充足性和准备金充足性后另一类风险抵补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及相应的抵抗风险的能力,银监会规定的监管指标包括成本收入比、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

(1)成本收入比

成本收入比为营业费用加折旧与营业收入之比,不应高于35%;营业费用是指按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编制的损益表中营业费用。营业收入是指按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编制的损益表中利息净收入与其他各项营业收入之和。

(2)资产利润率

资产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之比,不应低于0.6%;净利润是指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编制损益表中净利润。资产是指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计余额。

(3)资本利润率

资本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之比,不应低于11%,所有者权益是指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余额。净利润定义与资产利润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银监会发布的2016年一季度监管指标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当年累计实现净利润4716亿元,同比增长6.32%。一季度,商业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19%,比上季末上升0.09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利润率15.93%,比上季末上升0.95个百分点。

九、额度管理

银行的监管额度,是指监管机构定期审核并分配给银行的监管指标,主要有短期外债、中长期外债、综合结售汇头寸、信贷发放新增额度(即合意贷款,但今年开始将过渡到MPA,目前尚未正式实施)。

1.短期外债管理额度

2016年之前每年度外管局对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分别核定一个总额度,比如2014年度,中资银行短期外债额度139亿美元;外资法人银行和外资银行分行总额度为165.4亿美元;然后再根据总额度对每家银行进行细分(5000万到10亿美金不等)。

但《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 (银发[2016]132号,2016-04-29):将全口径外债的概念推广到全国。废除了短期外债额度的概念。

央行全口径跨境融资控制主要指:

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

(1)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Σ本外币跨境融资余额*期限风险转换因子*类别风险转换因子+Σ外币跨境融资余额*汇率风险折算因子。

期限风险转换因子:还款期限在1年(不含)以上的中长期跨境融资的期限风险转换因子为1,还款期限在1年(含)以下的短期跨境融资的期限风险转换因子为1.5。

类别风险转换因子:表内融资的类别风险转换因子设定为1,表外融资(或有负债)的类别风险转换因子暂定为1。

汇率风险折算因子:0.5。

(2)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的计算: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资本或净资产*跨境融资杠杆率*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资本或净资产:企业按净资产计,银行类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外资银行)按一级资本计,非银行金融机构按资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计,以最近一期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为准。

跨境融资杠杆率: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1,银行类金融机构为0.8。

宏观审慎调节参数:1。

2.中长期外债额度管理

外资银行目前中长期外债是发改委的发生额的额度审批和央行的全口径外债管理仍选一种。一经选定不得更改。对于中资银行笔者理解是需要同时满足两种额度控制。

发改委的中长期外债实行发生额管理,即银行每年新签的从境外借款超过1年以上的外债发生额,即便明年未到期也不会继续占用明年的额度。该额度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资司银行处根据银行每上一年使用情况和新一年的潜在业务发展情况核定,银行借用这些中长期外债必须用于支持“实体经济”,也就意味着用途必须是发放1年期以上的贷款。

央行和外管局的全口径跨境融资管理参见上面短期外债部分的介绍内容。一旦纳入“全口径”就不区分中长期和短期。

3.综合结售汇头寸额度管理

和前面提及的 “美元敞口头寸比例”有点类似的概念,但不同之处在于这里的综合结售汇头寸包括衍生品部分,比如远期,期权(用delta系数折扣后合并计入综合结售汇头寸)综合计算多头和空头之后得出差额。

4.银行间同业拆借最高拆入限额和最高拆出限额管理

(1)政策性银行的均不超过其上年末待偿还金融债券余额的8%;

(2)中资商业银行不超过其各项存款余额的8%;

(3)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不超过其实收资本的2倍;

(4)外国银行分行不超过其人民币营运资金的2倍。

2016年7月份交易中心进一步简化了银行拆借额度的调整,但只是调整起来更便捷,总的额度控制并没有改变。

5.代客境外理财投资额度

目前代客境外理财在外管局审批相对比较宽松,银行按照实际产品发行计划向外管局申请,只按照资金流入流出差额计算额度占用情况。比如流出1亿美金,但1年后全部亏损,则这1亿美金永久占用QDII额度,因为不可能再回流了。

6.央行信贷额度管理

(1)2016年之前的合意新增贷款

合意贷款起始于2011年初,差别化存款准备金起始于2011年2月初,都是因为当时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在1月份信贷规模突飞猛进,尤其是元旦后的一周内。

(2)合意贷款和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的关系

合意贷款是指不用缴纳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的新增贷款规模,也就是一般而言如果突破了央行的合意贷款规模则需要向央行申请增加,如果没有获得央行同意或未申请额外增加合意贷款规模,商业银行需要额外缴纳差别化存款准备金。

(3)从2016年开始央行不再考核合意贷款,而是改为 MPA宏观审慎考核,其中最主要是引入“广义信贷”的概念,扩大对银行资产的考核范围。广义信贷和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挂钩,过快的资产规模扩张会导致央行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更高要求。

7.并购贷款集中度比例:

在全部并购贷款余额占同期本行一级资本净额不超过50%,并购交易价款中并购贷款所占比例不应高于60%,对单一借款人的并购贷款余额占一级资本净额不超过5%。实际交易过程中银行如果对整个收购标的和交易结构认可,可能会通过其他融资方式对融资人的资本金进行融资,加大杠杆。

8.同业业务集中度比例:

单一金融机构法人的不含结算性同业存款的同业融出资金,扣除风险权重为零的资产后的净额/银行一级资<50%

单家商业银行同业融入资金余额/银行负债总额 <1/3;仍然少数激进中小银行通过转存形式绕开1/3指标限制快速扩张资产负债规模。

9.银行理财业务集中度比例

(1)代客境外理财产品,投资于资产支持证券及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资金总额不得超过单只产品总资产净值的10%。

(2)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余额= Min{35%×理财产品余额,4%×商业银行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

(3)理财资金用于投资单一借款人及其关联企业银行贷款,或者用于向单一借款人及其关联企业发放信托贷款的总额不得超过发售银行资本净额的10%。

(4)信托公司融资类银信合作业务余额占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余额的比例不得高于30%。

10.银行自营资金投资集中度比例

(1)单个银行业金融机构购买持有单支资产支持证券的比例,原则上不得超过该单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的40%。

(2)发起人持有其发起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比例不低于该单证券化产品的5%,按比例持有各层级发行额的5%。(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了解更多银行相关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聚融汇银”

 

https://www.haobaihe.com

上一篇:核电概念股票(核电概念股票龙头股)

下一篇:个人融资理财(融资理财 重庆)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