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和炒股入门知识 - - 股票学习网!

互联网保险概述(互联网保险的概念股)

2023-04-17 13:15分类:卖出技巧 阅读:

2020年12月14日,随着银保监会正式发布《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作为保险销售与服务新形态的互联网保险业务,将面临重新洗牌。下面,我就目前市场上的互联网保险模式做一个简述。

目前,互联网保险市场的主要参与主体包括 :传统保险公司自建网络平台、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专业化中介机构自营平台、保险科技公司。不久将来,银行类兼业务代理机构也会积极参与进来。互联网保险业务发展主要经历四个阶段:一是“保险超市”式的线上移植;二是比价平台形式;三为在细分领域、价值关键点上建立技术和流量优势做科技赋能;四是互联网企业与保险机构的融合。

就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模式而言,有以下三种:

2C模式:流量或场景。流量型平台主要依靠平台的大量用户规模和访问量为保险产品曝光,但转化率不高;而场景型平台主要依靠特有的场景形式完成客群吸引和消费催化,是自建流量的个销平台,转化率相对较高。主要代表有:专业保险公司、微保、蚂蚁金服、水滴商城、轻松保。

2B2C模式:该模式主要应用于专业化中介机构通过第三方渠道进行业务导流。主要代表有:慧择网、保网等。

2A模式:该模式主要由专业务中介机构得利用牌照资源,采购产品、提供平台服务,赋能代理人或业务分销。主要代表有i云保、保险师、最惠保等。

 

编者按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保险元年”,至今已走过6年时间,人们将互联网保险发展划分为1.0、2.0和3.0三个时代:1.0时代,人们将传统保险搬到网上去卖;2.0时代,场景保险大发展;3.0时代,则迎来了科技和保险的深度融合,保险科技正逐步深入改造保险业的生产经营环节。回首6年发展,整个互联网保险快速迭代,到底给保险业带来怎样的改变?

在2019年1月5日举行的“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上,来自不同背景企业的有关负责人共聚一堂,给出了他们的答案,并就结合各自领域的经验、思考,给出了未来互联网保险发展趋势。他们分别是:

国华人寿总经理助理、华瑞保险销售公司董事长赵岩

泰康在线副总裁兼首席市场官方远近

复星联合健康副总裁赖晓辉

微保副总裁尚教研

开心保董事长李杰

保险师联合创始人、COO陈晓

下文即根据他们的现场分享整理而成:

问题一:互联网保险快速迭代,到底给保险业带来怎样的改变?

赵岩

保险科技对保险公司经营影响很大,无论是toC还是toA。

从狭义来看,保险科技对保险销售影响很大。保险科技对传统渠道进行改造,现在,银保、个险等销售渠道都使用了很多互联网科技手段,例如大数据、移动展业等。原来个险渠道都是纸质出单,但现在纸质出单占比只有20%,其余80%都是通过移动端出单,银保渠道目前大多也是通过网银、手机端出单。

除出单外,险企理赔和保全现在也更多应用移动、大数据技术。所以广义上来看互联网保险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保险公司的经营、理赔、运营全方位都进行了改变。

对于国华人寿这样的中小保险公司来说,尤其是以银保业务为主的保险公司来说,对此感触颇深。

赖晓辉

互联网保险1.0、2.0时代,互联网保险是保险公司的获客渠道,或者说触达客户的方式,到3.0时代,有两个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互联网与保险机构已经从最初的界限分明逐渐走向融合。最早互联网保险和传统渠道界限分明。近来,保险公司尤其新公司,作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已经发生改变,互联网已经从开始独立的部门、条线融入到公司的方方面面,很难用一个独立的、鲜明的概念来定义互联网保险。

我最近做得最多的一件事是给经代渠道部门和互联网渠道部门做调节员,不同渠道之间的边界正变得越来越模糊,逐渐走向融合。其实传统公司在互联网方面的投入不见得比互联网保险公司少,只是在整个盘子里的占比不一样;最近也有互联网渠道商的新目标是去互联网化,反映的也是互联网和传统模式的融合。

第二个变化是客户维度的变化,客户维度已经开始影响保险业务获取的逻辑。我们开始认为保险公司只要产品好,价格有竞争力,中介信息充分流动,再加上客户需求,交易就能达成。但是最近这几年,我发现刚才讲的这些元素都在发生改变,互联网因素的影响力要比保险公司认为的要大。

互联网交易过程中,不仅仅对产品好坏、客户需求有影响,对客户结构的影响也很大。在互联网作用下,以重疾险为例,客户年龄结构发生着变化。

方远近

互联网保险作为工具或者渠道,两者之间的差别非常大。

作为工具时,客户还需要真实的坐在代理人面前,由代理人做出判断,风险是可预知的,代理人只是将手机等移动端作为出单工具。

作为渠道时,很多风险是不可控的,例如有一个案子7月9号投保,9月10号死亡,8月22日报案,当保险公司赶到的时候,已经火化。

在财险领域这类案子特别多。曾经的一个案子是,3点钟投保,9点钟报案,而且远在外地,我们无法判断其是先淋雨再投保,还是先投保再淋雨。

所以互联网,作为渠道,或者作为工具时,对风险管控的影响是很大的。有三种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售时对风险的把控尤为重要。

重疾险,你能识别客户是先患甲状腺癌再购买保险,还是先购买产品再患甲状腺癌吗?甲状腺癌潜伏期较长难以发现,拖过保险等待期完全没问题。航延险、医疗险也是如此。如果单纯把互联网如果作为渠道,保险公司基本就要被“薅羊毛”了。

1.0、2.0做的是场景,3.0试图解决生态的问题。只要是电商交易,中间就存在断点,比如做盒饭,就有可能存在有苍蝇、螺丝钉、头发丝等问题,于是保险公司做食品责任险,出现问题,保险公司赔偿,客户不需要找店家。

这种责任险之于生态环境和以前的保险之于场景大不一样,不是解决搭售薅羊毛这件事,不是为了把保险卖出去,而是为了解决生态痛点,所以,厂家趋之若鹜。

2017年业界开始出现4.0的提法,这种模式在2018年变得很成功,我们称之为“钓鱼销售”,即长期嵌入,先做客户保险意识培养,之后再不断教育。这方面阿里、水滴及轻松筹做得很成功,平台上有很多等待捐款和救援的人——这是重置保险,先建立保险意识再拉动销售。

总之保险公司努力把产品卖出去,1.0、2.0为什么做场景,3.0为什么变成生态,4.0为什么做重置?因为产品越来越难进入客户的购物车。为什么健康险增速一枝独秀?因为前面有大量的健康意识教育。下一个阶段养老保险将会加速发展,因为中国的养老问题最为突出。

尚教研

谈到互联网保险1.0~4.0对行业的影响,以前在保险公司的时候,更多是从理赔、智能核保环节思考科技对效率的提升;到微保以后,会更多从用户角度考虑。

互联网保险到底是工具还是渠道?因为张晓龙已经定位微信是个工具,所以我们在微信钱包里提供的保险服务,也不可能再超出工具这个范畴。为什么是个工具?因为我们要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不仅仅提供资讯、产品,这不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第一,互联网保险最大贡献不是保费。互联网保险在中国3万多亿保费中的份额还是很低的,其最大贡献在于用户教育。这几年用户对保险的认知实现质的飞跃。微保数据显示,第一张保单的拥有者越来越年轻化,70%的人在微保平台上用微信或微信支付的方式购买了人生的第一张保单。这是非常不一样的,做过寿险业务的人都知道,新保的50%往往都来自于老客户的加保。但现在,通过互联网渠道,我们可以让这些人首先认识保险,然后实现加购,完成家庭保障。

第二,互联网保险很好地解决了信息对称问题。以前做过个险、团险销售,消费者会担心销售误导,但现在,通过大数据和其他技术,我们更加了解消费者,会主动思考产品应该卖给谁、风险在哪、如何定价合适……着力解决互联网保险信息对称的问题,极力避免出现让客户误解的信息。

第三,消费者通过互联网保险养成了线上消费的习惯。以前的寿险产品很多是年交、趸交的,但其实月交是更符合人们的消费习惯,社保、房租、水电费都是月交。保费月交更符合用户的消费体验,这是互联网平台近年发展带来的优化——当然,互联网保险还没有到颠覆保险业的地步,颠覆保险业的力量更有可能来自另外的行业,但现在还没有看到这样的趋势。

李杰

1.0时代是把保险产品搬到网上卖,但并不是把所有保险产品都搬到网上。

2.0时代是所谓场景保险的时代,这与超市啤酒旁边放尿布或尿布旁边放啤酒的经典行销案例一样,并非什么新鲜事。

3.0时代人们说是所谓保险科技的时代,但我无法理解。我自己感觉保险科技是个伪命题,大数据、用户画像等技术有实际价值,但也有很多区块链项目纯粹是打着区块链幌子忽悠人,没有任何实用的价值。我认为3.0的提法源于自媒体的兴起。

降低信息分享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是互联网的大势所驱,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只是都抓住其中的小趋势,用互联网工具或渠道提升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90%的保险公司都设立了电子商务部,但分销和电子商务不能直接挂钩,比如把产品放到微保上去销售,这和电子商务并没有什么关系。

站在保险3.0时代,无论是大童快保这样的平台还是我们开心保这样的电子商务平台,都因为信息透明给所有人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陈晓

因为保险师是做toA服务的,一直服务代理人群体,我理解互联网保险的1.0、2.0、3.0时代是代理人作业模式和习惯的迭代与进步。

十多年前在一线做业务员时,当时的展业逻辑和现在一样,但所用的工具和现在完全不一样,那时候还是用原始、纸质版的工具,这是当时代理人作业模式的1.0时代。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各家公司开始“E化”,比如做了“平安e家”和我们的e化系统,以此来提高效率,原来纸质的、传统的工具被电子化、数字化,实现了快速、统一、标准、可度量,可记录,这是2.0时代。

3.0时代,更多体现为代理人自我意识觉醒,产销分离是不可逆的大趋势,中介的崛起和发展代表保险行业服务能力更强;另外一个趋势,保险公司以及科技公司也做了很多努力,打造了很多基础设施,服务效率不断提升,就像随着通讯基础设施不断升级,2G时代人们玩短信,3G人们用微信、微博,4G人们开始直播,随着5G时代来临,我们对未来又有了更多期待。

2018年下半年发布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已经体现出了很大的变化,有观点认为,未来保险业会发生两大变化:一大变化是主体公司代理人会向中介公司迁移;另外一大变化是线下代理人会向线上迁移。

这就是我理解的互联网保险的1.0、2.0、3.0时代乃至未来的演变。

问题二:互联网保险只适合销售简单的保险产品吗?

赵岩

寿险公司卖长期险有其主观原因,因为只卖短期险的话,KPI很难完成。内涵价值高的长期险才是寿险公司真正的价值所在。

客观来讲,最早卖理财险,是因为那时候无论是阿里还是其他渠道,都处在获客、增流量阶段;2014年以后,这些平台获客、引流阶段基本结束,需要进一步提升用户黏性,寿险产品,尤其是长期期交寿险产品与平台提高黏性的需求相契合。

线上线下销售长期险一个比较大的差别是,线下长期险缴费期越来越短,从原来的十年变成现在的三年、五年,但线上客户往往选择20年交、30年交甚至终身交。

长期险,尤其是在BATJ的平台上,预计未来还会有大的爆发,因为长期险对这些公司提高用户黏性是有帮助的。

至于什么样的产品适合互联网保险,十几年前,大量的商品还没能实现网上销售,我们在互联网上买的都是很简单的产品。服装一类的产品在当时都被认为是复杂产品。同样的道理,现在我们认为长期险是复杂产品,但当种种关键的运营手段,包括续保、保全、理赔、坐席配合等等发展起来,三五年之后,可能会发现长期险也变简单了。

1994年,行业标保只有100万元,但到1998年,就已经达到5亿元。长期险发展速度不是20%、30%,而是200%、300%。也许过三五年,中国长期险就能达到百亿甚至千亿的规模。

问题三:健康险高速增长,但也有拼价格的趋势出现,未来健康险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赖晓辉

拼价格是永远存在的,但拼价格也可以有技术含量。对于健康险而言,目前更多的还停留于性价比的比拼,且主要是针对互联网群体的产品。但未来,健康险的核心不是保险,而是健康。所有客户的健康险需求都来自于对健康的需求,所以,健康保险更重要的一点,是打通整个健康产业链。

复星联合健康真正想做的就是把保险和健康服务结合在一起。趋势上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但做起来还是很难的。经过一年多实践发现,保险和健康服务业的相互融合,就像两个大龄青年到了已婚年龄,因为父母的压力而结合在一起——物理组合多,产生化学反应的少。

保险公司在与医院合作的时候,会发现第一个需要克服的困难就是利益的融通。虽然医疗机构的利益和保险机构的利益在同一个产业链上,但真正融通起来还会面临很多困难。

我们与复星刚刚收购的和睦家医院的融通相对还是比较成功的,我们推出的高端医疗产品已经和和睦家医院实现了利益上的捆绑和融通,由医院参与到每一个被保险人的健康风险管理上来。

所以,健康保险未来趋势首先就是健康险和产业的融通。

至于互联网健康保险未来的发展趋势,我认为,更多会体现在交易层面,把互联网当作交易平台和工具,打通线上线下健康服务和保险交易的整个链条。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科技在健康保险方面的应用,可能还不到1.0,目前大家只是看到了这个趋势,都还在努力奋斗。

问题四:保险科技创新中都存在哪些坑?

方远近

卖分红险的、卖教育金的、卖养老金的、卖万能险的人从来不能理解卖财产险的人的痛,我从寿险领域转入财险领域,感觉很分裂:这边收着一单几分钱甚至几厘钱的保费,那边做着敞口几千万甚至几亿元的业务。在产险公司里,如果不用互联网科技,根本没法做这样的事情。

产品的坑很多,有些产品对寿险公司来说是盈利性产品,但对于互联网财险公司来说,就有可能赔很多。意外险、重疾险都是如此。以重疾险为例,寿险公司视重疾险为高价值产品,但对于互联网财险公司来说,如果不能有效控制风险,防止用户病后投保,赔付率就会飙涨。

销售的坑很多。互联网面对世界各个角落,这些角落中隐藏着各种各样的人,保险公司做一个营销方案,例如发红包,一堆的人趋之若鹜,如果不能有效防范,90%的钱都会被黑客“薅”走。

服务的坑更大。由于性质特殊,我们一年的赔案数量可能与传统公司几十年的赔案数量类似。而我们的服务人员要远远少于传统公司,同时,我们的效率要远远高于传统公司。我们必须做好服务,因为一旦做不好,就有可能被客户在互联网世界广泛扩散,极大影响公司声誉。

总之,互联网保险从产品到销售,再到服务,都会有很多痛,但这个痛自己必须亲身去经历。

问题五:微保未来发展战略是怎样的?

尚教研

微保相对谨慎,稳扎稳打。微保是腾讯金融生态重要的组成部分,除微保之外,腾讯的金融板块还包括微众银行、理财通等。在产业互联网角度,腾讯希望微保发挥“行业数字助手”的作用。

例如,微保进入车险领域是从帮助保险公司做车险续保开始的,因为车险行业的一个痛点是,保险公司不知道车主信息,联系不到车主。例如,很多保险公司承保了大病医保业务,但同样与客户没有联系,微保希望通过介入这些业务,帮助保险公司和用户之间建立联系。

对产业链C端,微信是个工具,微保在微信钱包里的服务定位也是工具,帮助人解决问题。由于微保比较谨慎,所以目前服务都是分批开放的。做好C端工具,无外乎是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告诉用户需要买什么,为什么要买。即“保顾”,“智能保顾”。

第二,提供什么解决方案,即如何让保险产品在互联网上能够卖得更方便,更便捷,更流畅。不仅是体验好,在定价上还要更亲民,更普惠,让更多人受益。微保的产品主要都是与保险公司深度定制的,保顾做好以后,严选的产品跟上,才能给用户推荐更多产品。

第三,做好理赔,这是微保很看重的。不久,我们会发布“微管家”服务,将理赔以及保险方案建议都整合在其中。

第四,做好保单管理。微信是大家每天都会使用的一个工具,而各家保险公司、各个平台的保险产品太多,太分散,客户需要集中管理保单的助手。微保希望能成为每个用户的保单管理工具,方便大家查找,管理。

或许并没有太高科技,但我们相信,为用户做好服务,解决好用户需求,互联网保险就会水到渠成。

问题六:很多互联网巨头切入保险2C领域,开心保如何保持自己的优势?

李杰

我一点都不担心,开心保和很多中小保险公司很像,每年的长期险业务能达到10-20亿规模,在市场里是非常小的玩家。我之所以不担心,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判断:

第一,市场仍在快速增长。2018年前11月,寿险公司保费收入相较去年同期略微负增长,但互联网保险依旧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今天的互联网保险就像10或15年前的个险,虽然很多人虎视眈眈地要进入,但未来市场空间非常大,所以不用担心,而且我们在里面已经玩了几年,感觉已经站住脚了。这并不意味着,开心保未来能做到很大的业务规模,但过几年,业务量赶上一个中型保险公司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第二,现在网购用户以85后、90后居多,他们都是比较有个性的人,只要他们喜欢一个平台,就会选择通过这个平台购买,并推荐给朋友们购买。从开心保数据来看,30%的场景保费都出在老客户的复购上。在爆炸性的市场里,我们稳扎稳打的做;在大海之中,我们只想取自己的一瓢水。这就是我们的策略。

问题七:未来代理人平台发展方向是什么?

陈晓

保险师坚定地为代理人提供服务,目前,保险行业大量保费都还是靠代理人去获取的。保险市场上连接消费者的,除了很多2C的平台,很多的客户触达还是靠代理人一对一沟通和交流实现的。保险本身是相对复杂的、低频的、非刚需的、意识不断爆发的虚拟化产品。所以,代理人服务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没法彻底实现“去代理人化”。

当然,也许伴随未来5-15年时间的渠道变化,会有新的结构产生,但在此之前,我们还要努力给代理人们提供最好的服务。

至于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一,前提是许多创业者和保险公司已经做好了丰富的基础设施。比方目前随着中介理念兴起,产销分离理念深入人心,让代理人从意识层面产生变化,我们感觉到了代理人思维模式的变化,不仅仅听从和服从主体公司的训练和引导方式,更多的会站在客户角度,站在自己如何在市场当中更好立足的角度去考虑更多事情。

第二,代理人从业人群的基础属性已经发生结构性变化。目前绝大多数用户年龄在70后和80后,这和我原来进入到保险行业时的结构已经发生不一样的变化了。70后、80后所想的和我们之前所理解的、保险公司灌输的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更优秀,更专业,从业者已经进入到行业中。

第三,满足代理人素质提升以及他们对工具的需求。保险师从2015年开始做计划书,到目前为止已经累计12亿份计划书的数据量了,过程当中不断有所谓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代理人给别人好的方案和建议,赋能代理人工具。

代理人永远离不开的是培训教育,但培训教育实现商业化是很难的事情,因为这是伪命题,绝大多数渴望知识的人是不愿意学习的,因为这是很痛苦的过程。但我们也会给代理人提供更多的知识和建议,比如平台上的社区中,已经积累大量业务员的提问和答案,形成知识库赋能代理人。

第四,网销产品的赋能,越来越多网销产品能满足代理人的客户需求。接下来对保险师提出的要求是,如何在市场变化过程中给代理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 END >

 

12月5日港股高开高走,截至收盘,港股恒生指数涨4.51%,报19518.29点,恒生科技指数涨9.27%,报4238.2点,国企指数涨5.3%,报6706.29点,红筹指数涨2.31%,报3621.51点。

大型科技股中,阿里巴巴-SW涨9.26%,腾讯控股涨6.08%,京东集团-SW涨11.23%,小米集团-W涨13.64%,网易-S涨5.77%,美团-W涨3.75%,快手-W涨6.08%,哔哩哔哩-W涨28.84%。

消费股持续走强,奈雪的茶涨9%,海底捞涨近8%。消息面上,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通告,即日起调整防控措施,全市社区小区、办公场所、餐饮商超及各类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凭健康码绿码、扫场所码进入。网吧、夜总会、棋牌室、KTV、酒吧、桑拿洗浴场所等六类人群聚集密闭公共场所仍需凭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扫场所码进入。全国多地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

汽车股大涨,小鹏汽车涨超26%。消息面上,新势力车企近日陆续披露11月销量,据统计,蔚来、理想、小鹏、哪吒、零跑五家造车新势力年内累计交付量均突破十万辆。华西证券指出,10月各家新势力车企的新车型普遍受到产能不足的制约。产能瓶颈在11月得到了显著缓解,交付量迅速释放。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国补”退出临近,多家车企推出保价措施,市场憧憬新能源车市将迎来回暖。此前市场传闻称,2023年新能源汽车补贴会延续,燃油车购置税减征政策或将延期,目前仍未见到相关政策落地。机构明确指出,该政策传闻具有不确定性。

平互联网医疗股延续强势,平安好医生涨近38%。消息上,近日,北京、广州、河北等多地出台措施,药店将不再登记上传购买退烧、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四类药品”的顾客信息。多地商场、小区不看核酸了。随着全国多地相继宣布优化疫情防控,购药需求猛增。此外,12月1日起,《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行业不断规范发展,优质互联网医疗企业有望迎来发展新阶段。

保险股普涨,中国平安涨超13%。消息面上,香港保监局将于今日举办亚洲保险论坛2022,特区政府在会上公布有关香港保险业未来发展的策略蓝图,包括加强香港作为国际风险管理中心的竞争优势,并提升与其他金融行业的协同效应,以及推行积极进取的政策措施和便利发展的法例,以助香港保险业开拓市场等愿景和使命。 此外,银河证券分析,当前险企资产、负债改善共振,基本面有望实现反转。负债端,险企寿险转型持续推进,全年核心业务指标承压,2023年开门红预期向好;随着疫情防控政策放松,车险保费增速有望回升,产险景气度上行延续。资产端,地产系列支持政策落地,多渠道融资纾困,险企地产投资风险化解,投资端改善。

 

为什么是阳光保险?

来源 | 野马财经

 

时隔18年,港交所再次迎来传统民营保险公司的登场!

12月9日,阳光保险(6963.HK)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上市首日,报收于5.83港元/股,市值达670亿港元。此次IPO,阳光保险全球发售11.5亿股(香港1.15亿股,国际10.35亿股),募资净额约64.2亿港元,另外可超额配售最多1.73亿股。如行使全部超额配售权,预计融资金额将达74亿港元。

自此,阳光保险作为第79家成立的保险企业,成为中国235家保险企业中的十家上市险企及八家传统直保上市公司之一;除众安这类互联网保险公司之外,也成为自中国平安2004年上市后18年以来唯一上市的民营保险公司。

与之巧合的是,阳光的初生起始于2004年,十八年风雨兼程,阳光已成为一家千亿级的大型民营保险公司,并用上市来标注一个新的起点。或许值此时刻,我们需要叩问,为何是阳光保险率先突破成长,在长达18年的空窗期后,又一次向资本市场注入民营保险公司的力量?

 

沉寂十八年,港股迎来首家民营保险公司

 

长期以来,我国上市险企标的极具稀缺性。目前,在国内235家保险机构中,在A股与港股上市的仅有9家。其中,在H股上市的有中国再保险、众安在线、中国太平、中国财险,A+H股的上市险企有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寿、新华保险。

若仅关注港股市场会发现,在港上市的九家险企中,仅中国平安、众安在线为民营险企,但众安在线属于纯互联网化保险机构。若论传统保险公司的话,民营只有一家,即2004年上市的中国平安。阳光保险此番上市,则打破了长达十八年的沉寂。

 

注:中国财险隶属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在港上市实则八大家

那么,阳光保险集团的实力究竟如何呢?

梳理来看,阳光保险已实现资产负债双轮驱动,构建强劲综合实力。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公司的总保费收入分别为879.07亿元、925.69亿元、1017.5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86亿元、56.19亿元、58.83亿元。

旗下业务始终保持均衡快速发展,为集团的稳步增长贡献巨大动能。根据业内数据统计,阳光财险与阳光人寿2021年保费规模继续排在行业前列,阳光财险保持位列第7,阳光人寿位列第10。

 

2021年保费规模前十公司

在资产端,截至2022年6月30日,阳光保险总投资资产规模为4162.67亿元。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六个月,该公司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8%、6.5%、5.4%及4.2%(经年化)。

对比同业过去三年的投资表现来看,阳光保险集团的净投资收益率均处于较高的水平,2019年和2020年的总投资收益率也领先大多数上市险企,投资能力不可小觑。

 

从《招股书》披露的近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来看,阳光均超过了10%。

 

 

而过去三年,财险行业整体ROE分别是9.65%、8.16%和8.49%,寿险行业整体ROE分别为18.76%、16.96%和12.76%。产寿险合计的行业整体ROE分别为15.91%、14.36%和11.53%,剔除老三家后则为8.36%、9.04%和8.71%。可以看到,阳光的ROE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凭借强劲的综合实力,阳光保险也获得了业内人士认可。此前,平安证券分析师王维逸等在相关研报中指出,阳光保险集团是大型民营保险集团,股权结构分散、管理层稳定,保费持续增长,人身险、财产险市场份额均处于市场前列;从地域分布来看,公司在北方具有相对优势。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王国军表示,总体上看,阳光保险在产品开发、创新能力以及健康险探索等方面走在保险业前列。自成立以来,该公司管理团队、战略都比较稳定,公司构架也比较合理,负债端和资产端发展都比较稳健。

 

 

六大维度看阳光,解码跨越式发展密钥

 

近年来,谋划上市的险企并不在少数,但仅有阳光保险成功圆梦。而18年来,更是只有阳光保险这一家民营保险公司成功上市。

此番上市,也为业内外人士提供了一个认识阳光的全新窗口,或许只有当我们深入剖析这是一家怎样的企业后,才能探索到其跨越式发展的密钥为何。

【创业】这是一家独特的创业驱动型企业。

提到阳光究竟凭何成为了如此靓眼的后起之秀,就必须要从阳光的诞生开始说起。

2000年初,我国加入WTO后,保险业是第一个开放的行业,保险业的官员们很担心中国保险业受到外资冲击。因此,如何“发展”成为那时无数保险人思索的主题。时任中国保监会广东保监局局长的张维功也正是其中之一,而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2004年5月,他辞去公职,带领创业团队赴北京,想打造一家受人尊重的百年保险企业。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创业初期张维功和他的团队就遇到了“麻烦”——既定的投资者“态度”和“理念”的突变,百年企业“梦”轰然倒塌。为了理想虽然前面还看不到路,张维功不得不坚定而痛苦地抉择,做出大胆决定,放弃既有的投资者,从头开始寻找新的投资者。

他们先后奔赴中国17个省市,拜访并商谈389家企业,经历了220多个日夜,找到了理念契合的、别无他意的股东,以市场化的方式筹建了阳光财险,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阳光保险集团。

细数我国千余家持牌金融机构,组建与设立方式不外乎三种:近六成的企业源自政府牵头设立;第二种是中外合资;第三种则是由股东合议而发起。以上三种情况的最根本点就是都有确定的股东,资金也都不成问题,可以说,金融领域不存在以创业方式设立的企业。

但唯独阳光保险打破了这个惯例,以纯市场化创业的方式奠定公司发展基础,赢得未来发展先机。

【文化】这是一家拥有文化基因并以之引领发展的企业。

文化治司是阳光保险另一项有别于其他企业的独特之处。当初,公司获得批筹文件后,第一件事就是研究并确立阳光文化,也正是后来广为人知的阳光“五十字箴言”——“集众家之长,取自我之道。聚业内人才,纳业外贤士。高起点组建,远战略发展。风雨中做事,阳光下做人。走精英之路,创阳光品牌”。它集中体现了阳光的风格、品质与价值观,让人一看就知道阳光要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公司,如何建设这样一个公司。也基于此,阳光聚集了一批有理想、有情怀、有奋斗精神的人,共同为保险事业而努力。

一路以来,阳光文化也在不断丰富其内涵。创业时,阳光积累与沉淀出了创业时的基因文化,开业时,阳光建构了基础的核心文化和开业后完整的核心文化,后来,阳光逐步发展形成覆盖集团各领域的分项文化和岗位文化,比如阳光人践行的“农民心态、工匠精神”,“创新是不竭动力,快速反应、大胆创新、勇做市场领跑者”的创新文化和“爱与责任”的价值观等。

正是这种不同凡响的创业经历与难能可贵的文化基因,构建了阳光科学而独特的公司治理,形成了“敢于挑战、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为日后阳光的发展注入了“奋斗”的强基因。

【成长】这是一家增速超前、实现高倍速成长的企业。

回首过往,正是由于创业时期培育的坚实底蕴,阳光保险画出了一条业内难以复制的高速发展曲线。

阳光保险成立于2005年,发家于财险业务。阳光财险在成立之初就抓住了我国财险行业增长最为快速的阶段,实现了保费的跨越式发展。2006年第一个经营完整年度保费就达到了17.5亿元,排在了财险公司的第12位。2007年更进一步进入行业前十,位列第九位。2010年,阳光财险保费首次突破百亿,行业排名也进一步上升到第7位。此后,2014年突破200亿元、2017年突破300亿元、2021年突破400亿元,行业排名也稳定在了第七的位置。

 

2007年,阳光组建集团化完成,同年,阳光人寿诞生。阳光人寿成立后,连续三年缔造同期开业公司新单期交标准保费和规模保费纪录,2010年保费收入突破150亿元,首次进入寿险行业前十的行列。此后,延续高速增长态势,2021年阳光人寿已突破600亿元大关。

 

2012年12月、2016年1月,阳光资管和阳光信保相继成立,进一步壮大了阳光保险集团,截至2021年末,阳光保险集团保费收入首次突破了千亿。

据《招股书》,2007至2021年,阳光的保费收入、资产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高于市场11和13个百分点。阳光也成为同期公司中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盈利最多的公司。

而如今,阳光再次领先,成为中生代险企中率先扣响资本市场大门的民营险企。

业内人士表示,阳光保险顺利上市,其管理水平、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偿付能力和对社会影响力都会有一定的提升,将会步入更好的发展阶段。

【定力】这是一家坚守主业发展、秉持战略定力的企业。

在“五十字箴言”中有这样一句话:“高起点组建、远战略发展”,“高起点”是对那段创业经历的凝练,而“远战略”则为阳光后来的成长乃至弯道超车埋下了伏笔。

在阳光的发展路径中,其始终秉持着一种定力——坚持专业、专注与价值发展不动摇;也正是因为这种定力,让阳光既有效避开了行业激进时期的盲目跟进,也对冲了行业低迷时期的情绪低落,而成为一家具有长远发展价值的企业。

比如近年来,行业加速转型变革,不乏有企业随波逐流盲目扩张,但阳光保险坚守主业发展、坚持客户至上,用优质的服务赢得市场良好口碑,形成逆势增长。

旗下阳光人寿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以及价值发展原则,不断开发升级多重产品服务,满足客户全方位、深层次需求。其创新推出的“三无忧”系列产品,可实现全流程为客户规划各阶段的健康管理服务。在养老方面,阳光人寿打造了保单+“阳光人家”养老社区的长居合作模式,还创新性推出了“孝无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客户不同养老需求。

旗下阳光财险则在客户最为关注的理赔服务方面深耕,以科技赋能,提升理赔速度与体验。如开发形成“一键赔”工具,可实现小额案件快速定损理赔。阳光财险还推出了基于增强现实(AR)智能定损技术的“闪赔宝”服务,提供车险一站式理赔。

这种对客户思维的坚守还体现在公司日常的运营之中。在阳光保险,有一个特殊的岗位叫“客户体验官”,有一场特殊的活动为“客户吐槽会”。通过这些精巧的设置安排,阳光保险深挖客户需求,从基层到管理者持续倾听客户心声,促进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为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这是一家充满创新活力的企业。

阳光保险从筹备到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治理结构、文化内核、管理风格、业务政策,无不留下了创新的脚印。凭借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阳光保险迅速构筑起竞争优势,创新也成为这家新兴险企在市场中实现超越的关键途径。

比如其当年首创的“红黄蓝”管理模式就是一个典型,这也是令其财险自成立后23个月就实现盈利的关键。

产品方面同样不断创新,如阳光人寿的明星产品融和家庭医疗险,实现全家共享保额,带动了家庭客户的增长;围绕客户第二张保单推出的加量不加价的尊享系列,让客户投保更优惠;20年初推出了阳光升增额终身寿个险产品,抢得市场先机,累计保费超过42亿元。产险方面产品创新助力非车发展,电商退货运费保险、继续执行责任险、溢油环境污染责任险等多个产品取得了市场良好口碑和业务效果。比如,已成为各家电商“标配”的退货运费险,最早也是阳光保险开始引领行业的。

再如 “EA门店”渠道经营方式,形成了“平台+创业”的扁平化、标准化的运作模式,并运用大数据技术不断优化门店的选人、选址、布局模型。EA门店贴近客户快速实现了销售服务网络延伸,2021年底门店数量达到2038个,三年复合增长率41%,成为阳光财险重要的业务增长点和价值渠道。

经过不断的突破、升级、深耕,阳光保险已形成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拥有约3150万名个人客户和约80万家团体客户。

【价值】这是一家注重价值发展的企业。

何谓“价值发展”?

从业绩来看,除了保费、利润、资产规模等指标外,阳光保险更看重“价值”指标。比如在人身险业务方面,新业务价值常被业内人士视为重要指标,以衡量寿险公司经营能力和业务拓展销售水平。在今年上半年,阳光保险的寿险新业务价值就达到20亿元。

从业务来看,价值发展同样贯穿业务始终。比如阳光保险并未一味以低价拓市场,而是用优质的产品服务、强劲的科技实力、丰富的产业链生态圈培育自身竞争优势,从而吸引市场。

阳光建设了三大人工智能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围绕场景开发了许多业务机器人,在客户洞察、精准营销、风控管理、服务与管理效能提升等方面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还构建了丰富的保险产业链生态圈,以保险产品为依托,重点围绕医疗、健康、养老等场景提供产品与服务,实现了多元布局与均衡发展。

不仅如此,阳光保险还深知,保险企业作为社会的压舱石与稳定器,更应肩负起社会责任与担当,成为一家有“社会价值”的企业。因此,阳光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参与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推行绿色发展理念等方面均积极有效地参与,做出卓越贡献。

曾有业内人士比较说,已上市保险企业中,目前除平安外,民营直保公司只有阳光一家。平安凭借本身民营灵活的机制,赢得资本市场认可。但自2004年平安上市后,一直没有第二家民营直保公司登陆资本市场。

时间一晃过去了18载,才再有了阳光保险作为中生代翘楚,为保险行业的再次勃发释放了一个极具积极意义的信号。除了拥有和平安一样作为民营企业的市场化机制外,阳光的创业基因和文化引领也是其独特优势。其在保费收入增速、净利润增速、新业务价值增速、投资收益率方面也远超同业上市公司平均,且罕见地兼具市场活力与高度的发展定力。这股年轻的、具备冲劲的力量,有望获得更多关注与认可,向资本市场展露出无限的潜力。

你或者身边的朋友买过保险吗?留言区聊聊吧。

https://www.haobaihe.com

上一篇:股指贴水对冲成本高(股指贴水收益)

下一篇:新材料概念股分析(新材料股票龙头股)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