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和炒股入门知识 - - 股票学习网!

股票技术分析最好的书或股票技术分析报告

2024-03-29 16:32分类:股票市场 阅读:

最近很多读者朋友找我购买《毛选1-5卷深度解析》纸质版,我更希望确实是能帮助大家更好地阅读毛选,通过对1-5卷每篇的深度解析来读懂、读透毛选,汲取智慧。

日常,有不少读者朋友交流:

一宁老师,请教您,如何能够活学活用读毛选?为什么我总是迷茫,该怎么办?我现在大学即将毕业,我该如何准备?我在局里5年了,不上不下,我该如何去运作、发力?我的企业目前盈利,但是经营起来很吃力,不温不火,我该如何寻找突破?

提出问题是0到1,远胜于解决问题的1到N。这些问题都很好,是问到点子上去了,根本上是对于事情规律的研究。遇到问题不要怕,首先要先分析问题,把这类对象的规律先调查研究研究,找出其中的规律,再结合你遇到的具体人、你自己的特点来抓药熬,症对了、药对了,自然就会迎刃而解。

其实,这些问题都在毛选里面有相关的智慧去讲解了,是教员多年在井冈山、在延安、在长征途中都总结出来了智慧,是多年斗争的经验,只是很多人不会活学活用罢了!这类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其实都是相通的,我也都总结到了《毛选1-5卷深度解析版》这本书内。

今天,我再用毛选中《持久战》隐藏的思维试着做总结性分享,也“解剖麻雀”,做一回深度解析。这是一篇很容易被读毛选的同学们忽略的文章,但确实是很有用,建议大家有空可以再读一读,结合实际去读,一定会常读常新,逐渐就能活学活用。

一、

今天,我们读一下《论持久战》。

我们都知道,《毛选》里的文章,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为了解决当时的某些具体问题而写的。

这篇《论持久战》也不例外。

它要解决的是当时普遍存在于人们脑海里的几个疑问,这几个疑问我们归纳总结一下主要围绕三个问题:

第一:中国的抗日战争究竟是胜利还是失败?

第二:如果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持久战,那么为什么是持久战?

第三:如果确定了是持久战,那么这场持久战具体该怎么打?

虽然《论持久战》涉及到了整个战争的方方面面,但是实际上它总是围绕着以上三个问题展开的。

所以,我们今天这篇文章,也主要围绕着这三个问题去分析一下《论持久战》。

二、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胜利还是失败?

1,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倾向

当时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就产生了两种错误观点,一种是亡国论,一种是速胜论。

而不同的观点,必然产生两种不同的行为倾向。

“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前者产生妥协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他们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的和片面的,一句话,非科学的。”——《论持久战》

这种倾向在不同的社会角色身上,会体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

比如一个乡下农民,如果持有亡国论的观点,那么他在支援抗战这件事上就绝不会积极,他可能不会愿意加入游击队,不会愿意配合边区政府的政策。

如果这种观点再传播一下,受影响的就不是一个人,那么对于统一战线来讲,对于发动群众全民抗战来讲,都无疑是一种严重的破坏。

同时,如果这种观点体现在某些高层身上,就可能会出现妥协、投降的种种举动,比如后来的投降派代表——汪精卫。

同样的,速胜论的观点也有极大的危险性,它同样会牵扯一系列的重大问题。

比如,如果你认为中国可以速胜,那么对于是否还需要广泛的发动游击战争这个问题,你的答案可能就是否定的,因为马上就可以速胜了嘛,对不对?那还有啥必要去发动敌后游击战呢?

体现在改革制度上,比如是否还要改革军队制度?是否还要改善人民生活?是否还要维护统一战线?

你的答案都可以是否定的,因为马上就要胜利了,这些关于建设统一战线的工作实在没有必要。

反过来,可能倒是要开始积极准备应付国共之间的矛盾了,没事搞点边界摩擦啥的,整整内战啥的。

这一样是极其危险的,甚至会完全的妨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继续发展。

所以,对于“亡国论”和“速胜论”就有加以驳斥的必要。

而世界上最好的驳斥,并非为了驳斥而驳斥,而是要把真正的客观规律,客观事实给摆出来,只有这样,那些虚无、错误的观点才会自动被消灭。

就好像止住谣言最好的方式,就是公布真相。

只不过对于毛泽东来讲,他要公布的,是还没有完全发生的,但是却即将要发生的事实和真相,这一点就是领袖和普通人的区别。

这种还未完全暴露出来的真相和事实,前途和命运,绝大多数人是看不清的,所以它就必须建立在强大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之上,才能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事实和结论。

也只有这样的结论,才能真正的说服别人,才能有助于切实的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因此,我们就要来看一下,毛泽东是如何分析这场战争的。

2,矛盾分析: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论》

所以,分析抗日战争也好,分析国共合作也好,本质上是分析事物的矛盾。

而分析矛盾,首要的就是分析它的两个方面。

中日矛盾分析的是中国和日本两个方面,国共矛盾分析的是国民党和共产党两个方面,家里小两口闹矛盾,你也得分析小两口两个人,不能只分析一个

所以,《论持久战》首要分析的,也是日本和中国两个方面的特点,只有把双方都分析透彻了,你才能看到矛盾的发展趋势和前途,也就是我们说的抗日战争的发展趋势和前途。

于是《论持久战》正式拉开序幕。

首先日本方面的特点:

第一,它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强表现在其军力、经济力、政治组织能力三个主要方面。

第二,它的战争是退步和野蛮的。

其退步性表现为日本发动的这场战争,是其国家内部矛盾积累到不得不举行大规模的冒险战争的背景下发动的,它是一场侵略其他国家的战争,不仅遭到被侵略国的举国抵抗,而且还会遭遇日本本国人民的反对。

其野蛮性表现在日本是一个军事封建帝国,因此其侵略手段带有极强的暴力和野蛮。

这种野蛮性,又激化了中日矛盾,以及日本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由此使得自己最大程度的陷入孤立。

第三,日本强而不大。

这种强而不大,体现在其自然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军事力量的补充几个方面,这决定了其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消耗。

这一个特点,也为毛泽东预测日本将来必将继续南下,占领西太平洋提供了依据。

第四,日本虽然能得到法西斯国家的援助,但是必将遭到更为强大的反法西斯力量的反对,且后者力量会不断增长,逐渐抵消前者的援助力量。

这是失道寡助的规律。

以上四点,是《论持久战》总结的日本方面的四个特点,其后所有的战争形态都是由这些特点发生和衍变出来的。

而中国方面呢?也有四个特点:

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弱国,这种弱体现在我们的军事力、经济力、政治组织能力,皆不如日本,且差距很大。

第二,中国战争的正义性和进步性。

我们的正义性体现在我们举行的战争,是反对侵略的战争,这个战争必将得到全国所有不愿意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民的全体支持,能得到世界多数国家的援助,甚至得到日本本国人民的同情。

而我们的进步性,体现在已经开始觉悟起来的全体中国人民。这种进步性与一般的进步性有质的不同。之前,我们说太平天国是进步的,辛亥革命是进步的,北伐战争是进步的,这没有错。

可是这种进步只有量的积累,却还没有达到质的变化,这是因为中国最为广大的群众无产阶级还没有觉醒。

直到共产党以及由它领导的军队出现,中国的广大群众、无产阶级才开始觉醒起来,才逐渐的被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广泛的为争取民族独立自由的统一战线。

第三,中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撑起长期的战争。

第四,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能够得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这是由于它的正义性和进步性规定的。

以上日本、中国不同方面的不同特点,是刚好对应和矛盾着的。

这些矛盾着的基本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双方一切的政治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场中日战争,其实背后就是这些特点的比赛,这些特点在战争中,将逐渐依据其本性发生变化,一切的现象层面的东西,就由这些基本特点发生和衍变出来。

比如,日本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能迅速占领上海、南京、太原等地,几乎可以说已经占据了半个中国,这一点就是由于它是一个军力、经济力、组织力极强的国家的特点决定的。

但是呢,它只能占领某个省的主要城市,而在城市周围的广大农村地区,它却无论如何无法占领了,这是因为它虽然是强国,但同时又是小国,兵力严重不足的原因。

而在日本所占领的华北、山西等地的广大农村,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开始蓬勃发展,这是因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进步性,决定了广大群众已经开始觉醒和被组织起来,并且由于中国地大物博,给了游击战争以广大的生存空间。

这种现象,也是双方特点的不同衍变形态。

所以啊,一切的现象层面的东西,背后都是其本质特征的不同形态,抓住了本质,我们就能更好的识别现象,判断现象。

由上面的特征,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如果战争持续下去,日本强、中国弱的特点,决定了中国想要战胜日本,速胜是不可能的。

同时,由其他几个特点,

即:日本是小国、其战争是退步和野蛮的、其失道寡助而得不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援助。

另一方面,与之对应的中国是一个大国,其战争史进步和正义的,其得道多助因此能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支持。

从这些对比的特点去看,中国就存在着胜利的可能性,只不过这种胜利一定不是速胜,而是持久战。

3,量的估计

那么,问题接着就来了,从这些特点去看,仅仅只是存在着胜利的可能性,并不能说中国一定胜利,日本一定失败。

目前,我们能准确得出的结论,实际上只有一个:

就是说,如果中国的抗战要胜利,那一定是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

但是至于到底是不是中国必胜,日本必败,则不能因此就得出结论来。

因为,强而小的国家,消灭大而弱的国家,不是没有先例,在中国的古代,就有元朝灭宋,清朝灭明的历史存在,在世界上,英国将印度完全变成殖民地的先例也是有的。

处于民族觉醒的进步国家,不一定就能战胜处于退步状态的帝国主义国家,正义性和进步性也不是万能钥匙。

其中,是否决定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根本,还在于对双方不同特点,衍生出来的量的估计。

这种估计是非常之困难的,也是《论持久战》之所以伟大的原因所在。

其实啊,当时的舆论界,不是只有毛泽东一个人提出来中国和日本的战争是持久战,在国民党内部也有很多人认识到双方的实力差距,因此提出这场抗战是持久战

但是,如果对这场战争的认识,仅仅只是停留在到它是一场持久战这里,那么可以说是完全不够的。

应该说,只要有一定的自我认知的将领,都能认识到这是一场持久战。

可是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的高明之处却不在这里,而是在于它能判断持久战打下去,为什么是中国必胜?日本必败?

这种结论你是哪里得来的依据?

另一个至关重要的点在于:这场持久战到底该怎么打?该怎么组织?该怎么制定持久战的战略战术?

这就不是当时的任何其他人可以提的出来的了

一直以来,我们也看到一些舆论,说持久战并不是主席的原创,他们找到了最先的出处,是在国民党高层,比如,有个叫蒋百里的就在《论持久战》发表之前,提出过中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

这种观点简直不值一驳,但凡稍微看一下《论持久战》原文,就知道这是多么滑稽。

原文一开始就说了:

“很多人都说持久战,但是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这些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解决了,甚至是大多数人至今没有解决的。”——《论持久战》

所以,《论持久战》提供的是战争中的胜败衍变依据,持久的依据,是配套的战略战术,而这种理论依据的分析,全部用的是矛盾分析法,配套的战略战术也全部是早期红军内部形成的游击战、运动战的战略战术。

这不是任何人可以复制的,是马列主义结合中国革命实际情况,逐渐发展和衍变出来的,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只要你稍微读一下原文,就能立马识别出来。

说回关于“量的估计”。

如果要给这场持久战中的双方打分,那么如果日本强的特点,能打十分,而其退步、野蛮,资源匮乏、地域狭小,失道寡助等特点,使得其力量遭到减杀,总体减去三分,那么它还有七分

而中国虽然有进步、正义,地大物博,得道多助等特点能加分,但是如果加起来只有三分,而因为其太弱,实力原本只有一分,那么其实总体上看,它也只能有四分,还是干不过日本。

所以,这里面其实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既双方不同的特点,在这场战争中,能发挥几分的作用。

这是其一。

其二,这些特点并不是像我们打分一样,是静态的,相反所有的特点都是发展的,也就是说随着战争的进行,不同的特点在战争中所发挥出来的作用,它的分数是动态的,是变量。

就好像中国抗战的进步性,决定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将会逐渐聚拢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下,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

可是,这是一个逐渐发展的动态过程,具体变现为先是实现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内战停止的第一步。

其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起两党之间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再然后,颁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广泛发动群众,扩大游击队,正规军。

也就是说,进步性的特点,在战争的逐渐发展之中,它能发挥出来的作用,是变量,是逐渐增强的。

而像日本方面,其退步性和野蛮性、资源贫乏、失道寡助的特点,一开始显示不明显,但是随着战争的逐渐衍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这场大战之中。

那时候,失道寡助、资源越来越难以为继,遭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不同力量的反对就会越来越明显,这也是一个动态过程。

因此,在整个战争中,不同的阶段,双方的特点可以衡量的分数,或者说力量是不同的。

但是从整体看上,中国的力量虽小,但是却处于不断的增长和强大之中,日本力量虽强,但是却处于逐渐的衰减和弱化之中。

因此,只要在日本最强,中国最弱的时候,中国能够坚持过来,能够不被灭亡,那么随着战争的持久,此消彼长,双方力量不断发生变化,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必胜,日本必败。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找到,即使在日本最强,中国最弱的时候,我们依然能够坚持下去的证据呢?

可以找到。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就是日本能占领中国一万万至两万万人口的区域,我们离战败还很远呢,我们仍有很大的力量同日本作战,而日本在其整个战争中,须得时时在其后方作防御战。”——《论持久战》

在敌之进攻,我之防御阶段,是敌人极强,我之极弱的阶段,此阶段正在进行中,我们看看这一阶段的现状。

“第一阶段,现在还未完结。敌之企图是攻占广州、武汉、兰州三点,并把三点联系起来。敌欲达到此目的,至少出五十个师团,约一百五十万兵力,时间约一年半至两年,用费将在一百万万日元以上。敌之如此深入,其困难是非常之大的,其后果不堪设想。”——《论持久战》

这就是说啊,即使日本拼劲全力,冒着巨大的风险,实际上它离完全占领中国,使得中国亡国依旧还差得很远。

而此时呢?我方的力量正在急速增长中,这种增长表现为:

国共实现了合作,两党共同抗战的局面已然形成。日本每占领一个城市,就要花费巨大的代价,而不会像之前占领东三省一样便宜了。

敌后抗日游击区域不断的发展壮大,大规模的群众游击战争正在酝酿和发展起来。

全国的抗日热情正在高涨,不同阶级都已经逐渐纳入统一战线之中。

国际援助正在越来越多,尤其是苏联的援助,而世界级的战争,此刻也开始逐渐酝酿起来。

这几个维度,都是最开始矛盾分析中,双方的不同特点的发展表现形式,这一点所有的人都可以看得到。

在以上的双方力量衍变的估计下,我们就可以完全得出结论了:中国必胜,日本必败,但是这个过程是一个持久战。

而且,《论持久战》还描绘出了整个持久战中,不同阶段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也就是著名的持久战中的三个阶段预测。

这些预测,纷纷被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其准确性。

当然,原文所记述的内容,远比这里所解说的详细。

比如,有人会问:你要使得自己的力量在此消彼长的过程中,最终超过日本,能够打败日本,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日本的工业、军事、技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积累,都不是中国在几年,几十年,甚至百年之内能赶上的。所以持久战是不可能的,中国最终无法超过日本力量,将其赶出中国。

这一点,原文如何回答的呢?

“这就是所谓‘唯武器论’,是战争问题中的机械论,是主观地和片面地看问题的意见。我们的意见与此相反,不但看到武器,而且看到人力。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如果中国人的大多数、日本人的大多数、世界各国人的大多数是站在抗日战争方面的话,那末,日本少数人强制地掌握着的军力和经济力,还能算是优势吗?它不是优势。”

——《论持久战》

再比如,还有人会问:如果日本搞和平劝降的手段,使得中国妥协和投降成风,那么我们的力量还是否会继续强大,如果日本以战养战,日本的力量是否会逐渐弱化?

这一疑问,原文也有精彩的论述,根本上还是从上述矛盾分析中的几个特点去分析。

日本的野蛮性,决定了他们的和平劝降的手段只是烟幕弹,这个政策根本上是实行不了的,同时,日本的以战养战,无非是参照原来在东北的那一套,然而因为全面抗战起来以后,大量敌后游击队的存在,全中国人民在各种不同角落里的反抗,加之日本资本有限,因此急遂的大量的成就是不可能的。

这一点,从已经进行了快一年的全面抗战中,已经开始显露出来。

还有关于“日本是否会陷入世界战争之中,遭到世界国家的联合反对?”,这一点原文也有分析:

“日本威胁南洋和威胁西伯利亚,将较之过去更加严重,甚至爆发新的战争。敌人方面,陷在中国泥潭中的几十个师团抽不出去。

广大的游击战争和人民抗日运动将疲惫这一大批日本军,一方面大量地消耗之,又一方面进一步地增长其思乡厌战直至反战的心理,从精神上瓦解这个军队。”——《论持久战》

在此之前,毛泽东还精准的预测了后来日本南下,陷入太平洋战争的局面。

实际上这个时候,日本本身的战略计划中,也在为南下还是北上吵得不可开交,但是毛泽东却已经预测了日本将来几乎必然南下的结局。

他之所以那么预测,首先的根据在于日本是资源小国,它一旦陷入战争的泥潭,被拖进持久战,那么很快资源上的问题就会立马暴露出来。这个时候,对于石油、橡胶的需求将会急剧上升,成为左右日本战争的决定因素。

而北面,日本会面临一个强大的苏联,因此其最终的结果,就是日本必然南下。

所以啊,其实在日本内部为北上和南下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实际上毛泽东已经看到了日本将来南下,必将在太平洋战争中陷入困局的极大可能性了。

三、

主观能动性

在以上双方不同特点的竞赛中,我们已然可以得出“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结论,足够地击破亡国论和速胜论的不良影响。

那么,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具体的布置持久战的战略战术计划了。

因为,不管你的理论依据多么强大,客观条件分析得多么完备,但是实际上,不管是持久战还是什么战,都必有有人依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策略、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

“坐着不动,只有被灭亡,没有持久战,也没有最后胜利。”——《论持久战》

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人类在战争中强烈地表现出这样的特点。战争的胜负,固然决定于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援助诸条件,然而不仅仅决定于这些;仅有这些,还只是有了胜负的可能性,它本身没有分胜负。要分胜负,还须加上主观的努力,这就是指导战争和实行战争,这就是战争中的自觉的能动性。”——《论持久战》

在这种能动性的作用下,一系列持久战中的战略、战术,以及相应的政治中的政策、理念、号召、路线都衍生和发展出来。

这里很多内容,就是我们之前解读《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重复提到过的很多战术行动。

我们大体上可以作如下总结:

在军事上: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改革军队,实现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动员而不是强迫人民参加抗日。

在政治上:发动群众,改善群众生活,改善教育,给予人民政治上抗日的自由。

在战略战术上:实现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

在战役实施上:保证战役和战斗中的主动性、计划性、灵活性。

在战术方法上:坚决采用运动战、游击战结合的方针,其最终目的,在于最大程度的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在战略战术目标中:尽一切可能打歼灭战,只有歼灭战才能给予敌人最大的消耗,同时给予我方最大的补充。

在每一局部战役和战斗中:坚决执行集中优势兵力,彻底消灭敌人的方针,并乘一切敌人之隙,造成敌人的错误,给予打击。

在决战问题上:避免一切不利条件下的决战,争取一切局部战役中,有把握条件下的决战。

在兵源问题上:民兵是胜利之本,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建设游击队,然后又逐步发展游击队成为正规军,变游击战争为规模性的运动战。

以上是整个持久战中,我们为应对这场战争,所应该采取的战略战术,政策方针的总和。

四、

文末,我们需要来总结一下,《论持久战》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几个值得注意的点:

第一点,对矛盾的双方做定性的分析,由这种分析得出事物的不同特点;

第二点,对不同特点还需要做定量的分析,从而明确不同的特点,在事物的矛盾运动中,所起到的作用的大小。

第三点,对事物的分析,一定是动态的,因为矛盾是运动和发展的。

第四点,任何的战略战术,是根据事物本身的特点来制定的,是先有事物本身,才会根据这种事物的特点去制定战略战术计划,而不是反过来,用某种战略战术去乱套。

第五点,主观能动性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我们说的“中国必胜,日本必败”,指的是客观上存在着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条件,然后它还不是最终的事实。最终的事实,必须把主观能动性加上去,把我方的主观的努力作用加上去,没有这一条,坐着不动,怎么分析都是不能成为事实的。

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离不开一定的条件的,这种条件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而我们所谓的主观能动性的意义就在于,不断的创造条件,使得矛盾的发展朝着我们想要的方向进行。

我们需要抗日的胜利,就需要不断创造统一战线、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开展大规模游击战和运动战,广泛的宣传和争取国际援助等等一系列的努力。

第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全军、全民的统一战线,绝不仅仅是几个党派、党部和党员们的统一战线。真正强大的力量,永远都来自人民。

文章很长,这一部分,我们还是要继续聊一聊《论持久战》

因为它能挖掘出来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这篇文章我们主要聊一聊持久战的几个条件。

之所以要研究一下持久战的几个条件,是因为这种战略思想,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虽然,我们前面已经说了,任何的战略计划,个人计划,本身必须是建立在个人实际情况上的,而不是反过来去乱套。

但是你如果有一个模板,那么在实际情况中,你只需要根据一些变量作出调整,就会发现有很多内容是可以借鉴和学习的。

而其中,尤其是这个持久战的思维方式,具有极强的科普价值,也具有极强的适用性。

所以,我们来研究一下,持久战适用的几个条件。

为什么呢?

那么就能方便我们在实践中去判断,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到持久战的战略思想。

一、

极弱对极强

持久战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自身是极弱的,而对手是极强的。

这里我们所说的对手,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你也可以当做是面临的巨大困难。

也就是说,在本身极弱的情况之下,而要面对的困难,却又是极强大的背景下,我们就可能会用到持久战。

所以,这一点在我们人生的不同阶段,很多人都一定会遇到,也一定会经历。

因此持久战的战略思想,适合于很多人。

那么,到底需要哪些条件,我们才能打持久战呢?

二、

第一个条件——进步性。

持久战的第一个条件,是进步性。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进步的战争,这种进步性的体现,就在于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力量会越来越强,而不是越来越弱。

以前,我们说找工作,不怕一开始工资低,而怕它一直都没有进步的空间,提升的空间,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因此,进步性,是保证持久战最基础的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你持久不了。

为什么老蒋在去了台湾以后,也在内地留下了很多的特务,他们不能用到持久战的战略,和游击战的战术呢?

是他们学不会吗?是他们不知道吗?

不是的。

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不会变得越来越强,反而会变得越来越弱,最后甚至不用怎么打,他们自己就在时代的进程中消失了。

抗日时期的持久战,因为进步性,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于是这种力量随着发动群众的深入,随着国际联盟的扩展,随着越来越多的民族同胞加入统一战线,它就是会越来越强。

所以,不管你处于什么行业,都要去分析,自己正在做的工作,是否有这种进步性可言?

当然,现在社会化大分工,一个人可以做的工作越来越精细,越来越不存在所谓的不可替代性。

因此,很多时候,我们是无法判断,哪些工作具有进步性,具有可持续性,具有积累性,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增长,行业经验的积累,会变得越来越强,这种工作几乎可以说很少了。

但是工作只是形式,在人的身上其实有很多可以积累的东西。

这里面,比如说一个人独立思考能力,一个人的世界观,一个人的方法论,一个人的价值体系等等。

这些东西是具有很好的积累性的,随着时间的增长,它能发挥出来的作用和价值会越来越大。

所以啊,能在具体的工作中,找到这种具有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或者能接触或者进入一个对于自己来讲,可持续的行业,是非常幸运的。

但是如果没有遇到,那么我们也可以首先这个人能力方面,做定量的积累。

这也算是为将来的持久战打下一个基础。

第二个条件:有能回旋的余地

持久战的第二个条件,是有回旋的余地,没有这种余地,可能直接就被打倒了,还谈什么进步性?

当时中国可以打持久战,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在于中国地大物博,这一点很重要。

也就是说,即使日本拼尽全力,我们还是有生存空间,有活下去继续发展的希望。

你如果连生存问题都解决不了,那么所谓的持久战是持久不了的。

几个回合,几个困难击打之下,直接就嗝屁了,还谈什么持久呢?还谈什么进步呢?

你等不到了呀。

所以,我们也说,任何斗争,都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生存往往是第一位的。

积累也好,进步也好,为将来打基础也好,追求自己的梦想,从事自己想要从事的工作等等,这一切的基础是生存下来。

中国地大物博,给了八路军巨大的生存空间,有了这种空间,才有了发展的机会和希望。

当时,获得生存发展空间的战术行动,是游击战。

后来大家都看到了游击战取得的成绩,自然不再说什么了,可是这个游击战啊,一开始是备受诟病的,不仅受国民党的诟病,连我们自己人,都颇有些看不起,觉得这种游击战没有前途,没有起到真正抗日的作用。

其实,生存下来,才能谈发展,发展以后才能谈贡献,这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所以,持久战的第二个必要条件,是有回旋的余地。放到我们很多人身上,就是生存。

第三个条件:根据地

持久战的第三个条件,是有根据地。

没有根据地的一切战争,都有沦为流寇的风险,那时候谈什么积累,进步,都是假的,你可能连生存都困难。

所以,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建设根据地的问题。

我们很多人,个体为主的人,往往把一个和谐的家庭当做根据地,或者说后备力量。

当然,如果是这种根据地,那就不是越多越好了。

所谓的根据地,本身的作用,是一个保障、支援和抗风险的作用。

我们做项目,做生意,往往在初期会集中所有的精力,做好其中一个项目,使得这个项目能作为我们发展的后方,能作为持续提供能量的后援,能作为抗风险的一个后备力量。

所以,有一个建设根据地的思想,是很有必要的。

没有根据地,持久战也持久不了,它既无法巩固,也往往难以发展。

以上三个条件,其实是持久战的基本条件,没有这三个条件,所谓的持久战往往是持久不了的。

所以大家发现没有,持久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里面,任何一个条件,可能都需要消耗巨大的精力,付出巨大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

你比方说,建设根据地吧?

很多人别说根据地了,就是一个小小的家庭建设,也是举步维艰,这也是无奈的地方。

总体上来讲,任何人做任何一件事,需要两类条件:

一类是客观的,一类是主观的。

客观条件需要去分析它到底存不存在?比如,中国是不是地大物博?中国是不是人口众多?

这是客观条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条件。

这种条件,我们分析不了,可以去找理论,找别人帮我们分析。

可是主观的条件,就是需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促成的了,比如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号召群众武装起来的运动,帮助群众分田分地的斗争,组织军力同日本进行游击战争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人的主观能动性去做的事情。

如果现阶段,还打不了持久战,那么我们可能需要回到第一卷温习一下《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

可以先把如何建设根据地,如何寻找希望,如何找到一个起点先学习和运用起来。

这也是我们一直读毛选的意义。

所以,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爱读毛选?

因为里面确实是大家解决遇到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的指南书,确实是具备实践和理论的指导作用,确实具备顽强的生命力。‍‍‍‍‍‍‍‍‍‍‍‍‍‍‍‍‍‍‍‍‍‍‍‍‍‍

只要活学活用,一定会成为改造我们思维的强大“法器”。如果你坚持读下去,看这个世界也会更加“清晰”的。

只是这部高深的、充满智慧的著作涉及到的历史、形势和考量太多,我们都容易读不通、读不透,完全不得要领。甚至,时间久了,成了本本主义、只能咬文嚼字,但是不会活学活用,完全就是背离了读毛选的初衷。

毛选原著中每篇文章涉及到的历史、背景、形势和考量太多,而且很多都有一定的哲学性,导致都不容易读通、读透。时间久了,就容易成了本本主义、只能咬文嚼字。张嘴就来几卷圆滑,但是不会活学活用、无法提炼出其中的思维模式、方法论,也谈不上指导我们的工作、生活、创业等,更帮助不了提升认知。甚至,很多人读久了,读了几年,就读不下去了。这也是很多找我买书读者朋友的反馈。

我写的《毛选1-5卷深度解析版》这本书就是解决这些问题,可联系买。为了真正地让大家能带着去读懂原著,能够把其中涉及到的方法论学着用。我也补充了一些结合我们工作的案例和思考,便于都能举一反三,帮助您真正地读懂、读透毛选,从毛选中汲取智慧。

差不多50万字,1-5卷的每一篇都有深度解析,都结合实际、提炼方法、剖析思维、活学活用写完了,帮助真正地提升思维和洞见能力,也会额外送您《毛选1-7册原著完整电子版》(标注每篇的重点)、《辩证法随谈》供您日常阅读用。每篇都是写的干货、写的是具体的思维方式,读完了可以拿到实际去用。

包含:剖析每篇文章背景、含义、个人思考,联系实际运用,运用蕴藏的战略思维、矛盾思维、阶级分析法,以及将独立自主、群众路线等观点运用到工作之中。每篇都是写的干货、写的是具体的思维方式、读完了可以拿到实际去用。我从不写那些畅销书一般的道理,读完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我不是带你分析历史,而是只想带着对教员的尊重去学习他的思维方式和智慧,再联系实际运用到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之中,重点走好这一段路。

 

如需购买,可关注公号:职场的学问与实践

 

2、《职场生存和发展指南》。

超30万字的PDF电子书,通过对体制内外关键典型场景下如何处理各类棘手问题的经验剖析,将人情世故的体悟无形穿插其中,将职场中的人和事讲清楚,并折射出其背后的人性和思维规律,希望真正助你开悟。

很多人问我如何学好人情世故,为什么现在的畅销书上都没有?在单位里面如何会说话?如何抓住职场晋升、提拔、重用的机会?机关内处理事情如何才能有分寸?

很多人并不是不聪明,并不是情商不够,我们天生并没有多大区别。只是有些人比你经历的多,他们有长辈手把手传授、讲解经验,为他们剖析人性,为他们分析每个环境、每个场景下该做什么、应该怎么说、该怎么拿捏火候。时间久了,就会融入到骨髓里,就成了智慧了,就能以不变应万变。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

4、《学会反人性思考才能开悟》

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的。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做职场一对一咨询这么久了,解决最多的问题是如何提升为人处事的能力,我也一直想将具体的思考、场景下的应对之策提炼出来。

所以,花时间总结出了这本书 ,可能会颠覆你以往的思想认知,但确实是一套基本功法,所以学习职场人性思维,非常非常的重要。对有些人而言,可能一文不值,关键就是看你的重视程度,看你的境遇,你的悟性,你能应用多少。

5、《职场权谋》

实实在在的职场权谋与斗争的经验,超30万字PDF电子书,关于职场权谋。阴和阳历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所有工具都是为了最终的目的所服务,其本身并没有好恶。

谋略是在活力对抗中寻求致胜之法的思维过程和结果。最基本的特性是在对抗中产生、在对抗中运用、 在对抗中生效。这势必产生谋略与反谋略的斗争,识谋、破谋就成了谋略较量的关键,而反谋略思维正是识谋、破谋、反谋活动的基础。

6、年度/单次一对一职场咨询服务

专注于解职场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通过微信、电话随时分析沟通,探讨每个具体场景下为什么、该怎么说、该怎么做,进而逐渐找到方法论。希望成你职场上”什么话都能说、都能问的“智囊”,共同精进。手把手带你解决职场问题、提升思维深度、人情世故的能力,帮助你根本能力和思维的彻底改变。

我也经历过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不知道找谁解决、没人开口问的困境,甚至在关键时候有过来人真心实意指点的巨大效果,所以一直坚持做一对一职场咨询。几年下来,也让我坚信,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确实是真正地能解决好问题。



 

股票的技术指标是股市分析中的一种工具,用于通过对股票价格和交易量等数据的分析,预测未来股价的走势。这些指标基于图表模式、统计学和数学公式,可以帮助投资者识别市场趋势、价格的超买超卖情况以及可能的反转点。然而,关于技术指标的有效性存在不同的观点。

技术指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市场环境: 技术指标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它们在趋势市场、震荡市场和逆转市场中的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

时间框架: 不同的技术指标可能在不同的时间框架下产生不同的信号。一些指标可能更适合用于短期交易,而其他指标可能更适合用于长期投资。

其他因素: 技术指标通常只考虑了价格和交易量等因素,而忽略了其他可能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如公司基本面、行业趋势、宏观经济因素等。

过度使用: 过度依赖技术指标可能会导致过度交易和错误决策。技术指标的效果可能受到市场参与者的共同行为影响,如果过多的人使用同一指标,它可能会变得失效。

市场噪音: 市场中存在很多随机的噪音,这些噪音可能会影响技术指标的预测能力。

虽然技术指标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有关市场走势的一些信息,但它们并不是绝对准确的预测工具。很多专业投资者会将技术指标与基本面分析、市场情绪等因素结合使用,以更全面地评估股票的投资价值。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想使用技术指标,建议你在实际交易前进行充分的学习和练习,理解每个指标的原理、应用和局限性。同时,也要记住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要仅仅依靠技术指标来做出投资决策。

https://www.haobaihe.com

上一篇:炒股网上怎么开户流程,网上炒股怎么开户和操作

下一篇:网上炒股开户 炒股开户流程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