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和炒股入门知识 - - 股票学习网!

医药电商的发展现状(医药电商平台排名)

2023-05-10 20:16分类:江恩理论 阅读:

2023年是崭新的一年,中国经济正在加快复苏中展现韧性与活力。

  新经济新业态亮点纷呈,新消费形式层出不穷,在市场迎来“供需两旺”的暖春时节,广州日报经济版、经济频道全新开辟“新消费新经济”栏目,带领读者一起了解经济热点、感受消费热度,在高质量发展中共享美好生活。

  文、表/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静 涂端玉

  医药电商之间的“角力”再度掀起。记者连日来走访市场发现,有药房在抖音上开设了直播账号,连续几天在平台上“试水”直播卖药。TO C端的医药电商领域是近年的风口,除阿里、京东、百度等早在多年前“杀入”医疗健康赛道外,近年,美团、饿了么、支付宝等亦相继进入。如今,随着抖音等直播平台的“曲线”进入,这一互联网垂直领域的厮杀就更为激烈。记者观察到,目前在医药电商领域,主要竞争焦点在三个方面,包括自营业务、线上问诊量以及履约服务。

  对于刚涌现不久的直播带货卖药,有专业医生保持谨慎态度并指出,药品是特殊商品,消费者原本就高度依赖医生、药剂师的指导,但直播电商卖货节奏快,无法做到个性化指导患者选药、用药,这一问题仍需要思考、解决。

  焦点1

  自营业务是营收“大头”

  医药电商加速自营建设

  互联网平台“进军”医药电商,目的是将流量变现。不管是阿里、京东等传统电商,还是美团、饿了么等即时零售,到抖音等直播平台,都瞄准互联网健康医疗的“风口”。在医药电商行业,自营业务是平台营收的重要部分。据阿里健康截至2022年9月30日六个月中期业绩显示,报告期内,集团总收入为115.6亿元,医药自营业务收入达100.82亿元,同比增长24.2%,其中处方药业务收入增长46.2%。京东健康截至2022年6月30日六个月的中期业绩则披露,报告期内,其自营业务收入达到175亿元,同比增长48.6%。财报中表示,京东健康总收入的增长主要是得益于销售医药和健康产品所得商品收入的增长。而O2O医药电商的美团买药,也在布局自营业务。去年5月,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天津美团大药房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含药品零售,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等。

  据了解,最近受关注的直播卖药,非抖音直接“卖药”,而是药店、医药电商在抖音上直播带货,同时在平台上架销售。2月7日,作为上市公司的九州通,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透露,公司旗下好药师大药房在抖音开设的账号“我是好药师”,作为第一批受邀在抖音直播卖药的账号,1月18日就已开启首场直播。以好药师大药房直播间为例,截至2月10日共直播11场,单场看播人数从15万一路下滑到3.5万。据悉,好药师大药房目前在抖音直播上只开放了退热、止咳、抗生素、抗病毒、皮肤以及胃肠道用药。

  同时,受邀开直播的还有叮当快药。目前,叮当快药全面入驻字节跳动小荷健康商城、抖音抖店和抖超小时达业务,陆续开展直播带货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据悉,益丰大药房、一心堂、漱玉平民、国大药房等连锁药店都开通了抖音账号,同仁堂、汤臣倍健、以岭药业等药企也都有账号。记者留意到,大健康企业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正在持续深化。

  焦点2

  线上药品销售

  履约能力成一大竞争

  区别于服装、零食、家电、家护用品等商品,药品的物流环节更为严格,亦更需时效性。如阿里、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在物流配送上,本身有“自建团队”,因此,它们旗下医药电商依靠“自建团队”,一定程度能实现较好的履约能力,快速抢占市场。

  京东健康在财报中披露,截至2022年6月30日,其使用了京东物流全国范围内的20个药品仓库和超过450个非药品仓库。阿里健康在2022年中期报告中则表示,随着本集团在杭州塘栖镇运营的数字化单体药品仓投入运营,日均最大发货能力可达到100万单。

  另一方面,近年即时零售模式的兴起,让医药电商的物流竞争愈演愈烈。美团、饿了么通过其下的外卖渠道,让线上买药实现了“半小时达”“小时达”,打通了线下药店的“最后一公里”。众多药店与医药商家看到了,可依靠这些平台的物流力量,实现数字化升级的可能性。

  2月15日,汤臣倍健与美团买药举办2023年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并表示将携手深化新零售渠道合作。汤臣倍健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推进行业数字化进程以及拓展药店服务半径是双方正在做的事情,而此次在新零售领域展开的深度合作包括扩充产品供给渠道并持续优化;助力连锁药店数字化升级,优化O2O运营,通过相应培训项目和工具提升药店线上经营水平;推动双方多业务线孵化、开发新的合作业态等。

  目前,抖音等直播平台的电商物流,主要是靠第三方物流团队。相比“自建团队”的巨大成本投入,靠第三方是轻资产模式,但第三方物流能否在药品销售领域为用户带来好的物流体验,还有待市场考验。

  焦点3

  靠医拉动药品销售

  “医+药”模式中的“医”占比

  单纯卖药远不能支撑起各家平台在医药电商的市场。最初的模式:消费者线下开药方,线上买药的方式,已发生了转变。过去三年,多家医药电商打造互联网医院、线上问诊业务,不断提升“医+药”的模式中的“医”的占比。尤其去年下半年,包括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美团买药等,快速布局旗下互联网医院,同时在平台引入多家三甲医院的医生,进行在线问诊。

  据阿里健康2022年中期报披露,截至2022年9月30日,其服务的慢病用户人数已达到730万,同比增长46%,人均用药时长和用户复购率亦持续快速攀升。报告期内,本集团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业务的收入为人民币419338000元,同比增长74.9%。同时,据披露,截至2022年3月31日12个月,阿里健康日均在线问诊服务量已达30万次,较半年前增加5万次。近日,京东健康对外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全年问诊量超过1亿次,最高单日问诊量突破114万次。

  去年12月底,抖音、今日头条对外宣布平台抗疫频道新增药品互助、新冠在线问诊、发热门诊查询等板块及功能。记者在抖音APP上看到,目前该频道依然处于首页上方,该频道下的在线问诊专区,则由小荷健康承接。公开信息显示,小荷健康是字节跳动旗下医疗健康品牌,于2020年9月正式成立。

  “用户在线问诊-医生”“执业医师开具药方-在平台购药-配送到家”,这种模式已成目前业内认可的医药电商营收模式。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医药电商要在未来的竞争中持续占据市场,维持用户黏性,线上问诊、健康管理是不可缺乏的环节,只有通过数字化的医疗服务,才能让医药电商形成长期营收闭环。

  政策

  药品网络销售新规施行

  直播卖药有赞有弹

  2016年初,曾有一位小品演员通过某直播平台售卖一款“纯中药减肥胶囊”,后因部分购买者服用后出现不适症状被举报,最终其因在未取得药品生产、销售许可的情况下,宣传售卖无生产厂家和批号的“假药”而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50万元。

  为规范直播行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于2020年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并明确规定:直播带货作为广告营销的一种方式,不得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要提前审核的特殊产品。由此,直播卖药也成为“禁区”。

  随后,部分药企为了规避法律限制,仅利用直播做产品展示,或者话题营销,比如有企业就借直播提出自身数字化转型理念、将营销渠道拓展至互联网激活员工渠道,由此实现全员营销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药品网络销售新规开始施行,市场注入强心剂,巨头们纷纷尝试开启新业务。2022年12月1日,《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施行。该办法对药品网络销售管理、第三方平台管理以及各方责任义务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一位行业观察人士看好这一趋势将持续发展,其告诉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对于中老年人群而言,健康、养生类视频播放量本就不低。我们分析认为,直播间‘爆款’更可能是知名OTC药物(非处方药)、保健品和滋补品这几大类。”他透露,OTC药物可能引爆直播间的原因就在于,近年来我国有大量处方药通过国家药监局的审批后转为OTC产品,而其在线下药店的成交空间又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挤压,所以网售OTC药物的潜力就变得十分巨大。从目前实体终端的销售数据来看,中国超过1亿元的OTC药品有240个,合计销售额超过890亿元,其中化学药(含生物药)占94个,中成药占146个。

  但也有专科医生表示出谨慎的态度。“消费者不会因为平台卖药便宜,就将自己本不需要的药买回来吃。药企、药店能否凭借直播间打开药品销售新局面,目前还不好说。药品往往各有禁忌和不良反应,没有医生、药师指导,自行购买难免有用药安全隐患存在,直播间卖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认为,药品是特殊商品,和一般的快消品有本质区别,消费者原本就高度依赖医生、药剂师的指导,但直播电商卖货节奏快,无法做到个性化指导患者选药、用药,这一问题仍需要思考、解决。

来源:《广州日报》

图源自视觉中国

6月22日,港股互联网医疗板块遭受重挫,收盘跌去11.70%,其中京东健康(06618.HK)大跌14.83%、阿里健康(00241.HK)跌去13.85%,平安好医生(01833.HK)跌5.95%。

消息面上,日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历时一个月公开征求意见,现已正式截止,其中新增的的第八十三条中明确规定: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得直接参与药品网络销售活动。

这一政策变化传导至二级市场,相关医药电商个股大跌,在大众市场引发关注,“国家拟禁止第三方平台直接参与药品网售”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阅读量破亿。网友纷纷对今后网购药品表示担忧,需要注意的是,该征求意见稿并未涉及“叫停”网售药品,对消费者网上买药没有影响,重点在于“谁能在网上、如何参与卖药?”

随着网上售药常态化,第三方平台药品零售市场的规模扩大,部分医药电商平台既有自营业务,也有平台入驻的医药电商业务,从《征求意见稿》来看,国家药监局将进一步明确这两块业务的界限。

虽然其可能涉及到电商平台自营业务何去何从,但以京东健康、阿里健康为例,其自营业务部分均有线下实体药房作为依托,目前来看符合规定的要求。平安好医生方面回应钛媒体App称,公司已展开学习研究与严格自查,未来将按照政策要求持续提升强化医疗服务水平。

6月23日,京东健康、阿里健康高开高走,平安好医生高开低走。

引发行业震动的《征求意见稿》究竟是什么?

5月9日以来,国药监局围绕《征求意见稿》举办了系列座谈会以及修订部门座谈会。5月20日、5月23日、5月25日,分别召开药品研制和注册管理、医药行业协会、药品生产管理、药品经营和使用管理座谈会,60余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20余家医药行业学会及协会、10余家医疗机构等代表人员参加座谈会。6月17日,修订部门座谈会举行,国药监局当面听取各部门意见建议并进行沟通交流。

截至目前,历时一个多月的公开征求意见流程已截止。此次《征求意见稿》新增了对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的监管条目,涉及到第三方平台以何种方式参与到网络售药业务当中,其中第八十三条“第三方平台管理义务”明确提到三点:

1.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未经备案不得提供药品网络销售相关服务。

2.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建立药品网络销售质量管理体系,设置专门机构,并配备药学技术人员等相关专业人员,建立并实施药品质量管理、配送管理等制度。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得直接参与药品网络销售活动。

3.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驻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经营企业资质进行审查,对发布的药品信息进行检查,对交易行为进行管理,并保存药品展示和交易管理信息。发现药品交易行为存在问题的,应当及时主动制止,涉及药品质量安全的重大问题的,应当及时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总体来看,随着医疗服务线上闭环的逐步完善,医药电商这一重要组成部分也成长起来,医药电商有触达用户广泛、规模效应明显、议价能力强等多重优势。2020年发布的《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推进了网售处方药的解禁,政策在大力支持医药电商的发展。

在利好政策和疫情催化的双重影响之下,2020年中国医药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大增,次年突破2000亿大关达到2230亿元,医药电商也超越基层医疗,成为第四大零售终端。不过,医院、实体药店仍稳居四大零售终端前两位。

面对更大的市场,监管也在寻求市场门槛设置的合理性。此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强调了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的备案及药品销售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对平台瑞入驻药品的审查、交易的管理、安全问题的处理提出要求,在这些常态化严格监管之外,还明确指出“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得直接参与药品网络销售活动”,这引发广泛关注。

何为“第三方平台”?

《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以下简称第三方平台),是指在药品网络交易中提供网络经营场所、交易撮合、信息发布等服务,供交易双方或者多方开展交易活动的法人组织或者非法人组织。另外,从事药品网络销售、提供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服务,应当具备相应资质或者条件,遵守药品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依法诚信经营,保障药品质量安全。

当前,医药电商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医药B2C和医药O2O两类,前者的主要代表为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健康、1药网等企业,后者则有饿了么、美团、叮当健康、快方送药等平台。这些平台均为第三方平台。

另外,如何理解“直接参与”?

目前医药电商玩家的业务模式有自营和非自营两种,比如阿里健康旗下的天猫医药馆、京东健康旗下的京东大药房、1药网旗下的111医药馆,以及平安健康的自营药房均为自营业务部分,而美团、饿了么则仅提供药店入驻平台业务,本身没有没有开展相关业务。有行业人士指出,直接参与或直指医药电商平台的自营业务。

政策靴子还未落地,市场不必急于落锤

对于阿里健康、京东健康两大医药电商巨头而言,其自营业务正在迅速壮大,且举重若轻。

以京东健康为例,其自营零售大药房依托于京东物流平台,优势明显,据2021年年报,京东健康使用了京东物流全国范围内的19个药品仓库和超过400个非药品仓库,80%的自营药品订单实现次日达。目前还在发力新特药线上首发,也在更多地区开设了线下自营的DTP药房。

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2022财年,阿里健康医药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5.5%至179.11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87%。而京东健康2021年财报显示,其自营零售药房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6.1%至262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85%。

也正因如此,两家医药电商企业在相关政策公布后,先跌为敬。不过,从此次的《征求意见稿》表述来看,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理解偏差。

有业内人士指出,《征求意见稿》引起了市场关于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不能兼营第三方业务和自营业务的误读,但实际上大多数平台的第三方业务和自营业务分别由不同公司管理,新规如实行,对企业和行业的影响不大。

对此,东北医药表示,此次规定若严格执行,医药电商自营经营或存在影响,但整体影响有限。目前电商自营均依托线下连锁药房资质开展经营,阿里健康线下主体为“广州五千年医药”,京东健康为“青岛安吉堂大药房”。若政策严格执行,不排除自营电商通过剥离独立公司等方式,独立运营自营业务的可能性。

从可能性来看,剥离自营业务独立经营虽是一个“出路”,但自营业务本身运营成本较高,涉及仓储、物流、客服及相关人员成本等支出。平台若单以自营为生,只会让毛利率本就微薄的电商平台雪上加霜。

需要注意的是,在医药电商行业发展之后,线下药房受到冲击,但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消费者被在线零售药房吸引,越来越多的线下药店寻求与线上渠道合作。这就出现了电商平台“既当裁判,又当选手”的市场担忧,尤其是头部的第三方平台上均为行业流量头部。

所以作为消息利好方,医药O2O平台及线下连锁药店大涨。

6月22日收盘,药易购(300937.SZ)“20cm”涨停,漱玉平民(301017.SZ)涨10.63%,第一医药(600833.SH)涨停,大参林(603233.SH)、老百姓(603883.SH)涨约8%,百洋医药(301015.SZ)、健之佳(605266.SH)、益丰药房(603939.SH)、中国医药(600056.SH)等涨幅超5%。

不过,当前下定论还为时尚早,实施条例并未明确传达出具有独立运营主体的第三方自营药房与其它药店入驻平台需要“二选一”。东北医药也表示,同时考虑到此次实施条例为征求意见稿,后续政策(送审稿,正式稿)的态度更为关键。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作者丨杨亚茹 编辑丨孙骋)

源 | 赛柏蓝(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特约撰稿 | 金钱草

 

截至目前,我国头部的四大药商半年报业绩均已发布。

 

在药品集采常态化、DRG/DIP以及医疗器械集采也逐渐常态化的背景下,且看看四大头部药商最新半年业绩表现,哪些业务快速增长?哪些业务增速放缓?

 

01

国控、上药、华润、九州通整体仍有增长,但已明显放缓

 

药品销售增速放缓。商务部2022年1季度全国药品流通市场销售规模统计显示,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6818亿元(含税),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5.08%,增速同比放慢12.57个百分点,三年平均增速4.36%(以2019年相应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

 

在我国四大药商巨头中,除民营九州通外的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和华润医药均是我国制药工业、商业分销和零售为一体化的综合医药企业集团,同时也均为世界500强成员企业。其中在医药流通领域,这四家药企一直是国内前四名。

 

2022年上半年四大药商巨头的营业收入、毛利润均录得正增长,除华润医药外增幅相对下滑;在净利润方面同样,除了华润医药由于并购并表等因素净利大增超过25%外,国控、上药均微增,民营巨头由于转型投入增加等因素,净利大幅下降超过四成。

 

具体来看,国药控股由于其庞大分销业务的体量,短期内其业务市场地位尚不能被撼动,2022年上半年总业务收入达到2,614.72亿元人民币,同上药、华润、九州通三家营收之和相当。

 

从利润率水平来看,由于华润医药和上海医药毛利率较高,达到两位百分数,四者中由于华润医药工业收入占比相对最高,因此毛利率也最高,达到15.90%;净利润也类似,华润医药和上海医药净利润率在3个百分点以上,而国控在3个百分点以内,九州通由于净利大幅下滑,最近半年的净利润率不到2%。

 

注:数据来自于各公司的年报/业绩快报;华润医药为港币,下同

 

02

集采发威头部药商分销业务增速放缓

 

据商务部2022年1季度药品流通行业管理系统数据显示,2022年1季度全国药品流通直报企业(1005家)主营业务收入5069亿元(不含税),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5.73%,增速同比放慢12.9个百分点,三年平均增速5.62%(以2019年相应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增速也有所放缓。

 

据估计,国控、华润、上药和九州通分销业务约占药品流通直报企业总收入的比例在45%左右,规模优势得到充分体现。

 

根据最新发布的业绩来看,四家企业均保持增长的势头,分销业务增速均下滑至个位百分数。

 

注:数据来自于各公司的半年报/业绩快报;华润医药为港币,九州通为医药分销与供应链业务(不含自产及总代理),第三方物流及总代品牌推广业务

 

1.分销业务网络&业务收入比拼

 

毫无疑问,目前我国头部销商四巨头业务均已渗透到全国的31个省市区。下游直接终端客户资源越多,表明企业纯销的资源终端掌握的越好,竞争实力就越强,这四家千亿分销商的分销客户资源都十分丰富,但国药控股的绝对数量具有明显优势。四大千亿药商2022年上半年分销业务具体情况如下表:

 

数据来自于各公司的半年报/业绩快报

 

2.头部药商分销业务主要策略

 

在整个医药环境相对不宽松、各大药企感叹日子不好过的大背景下,这四大头部药商还能保持分销业务的增长也属不易。各大药企在分销业务具体做了哪些工作呢?

 

国控:关键词为协同与一体化转型。面对行业格局的快速转变,国药大力推动业务一体化转型和供应链资源协同,持续凭借已具备的全国性网络服务优势,加速融合基层医疗机构的“远程诊疗服务”建设,匹配县域医共体耗材药品配送需求,构建覆盖各级医疗机构的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和全新的供应链综合服务模式,促进销售渠道进一步纵向延伸。在2022年上半年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销售规模同比增长均在10%左右。分销网络的“一体化”转型逐步开展,对于各级分、子公司的服务支持能力和效率进一步提升。

 

上药:关键词为巩固与拓展。巩固中国进口药和创新药服务龙头地位。2022年截至目前,上药新增进口总代产品数量共计23个,继续保持进口创新药商业总代的领先地位。2022年上半年,上药旗下的上药控股与赛生药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围绕赛生药业的日达仙等多个进口原研产品,依托上药控股创新药全生命周期服务经验,在药品上市前服务、国际供应链、全渠道覆盖、新零售拓展、创新支付等多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上药控股还与优锐医药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聚焦呼吸、疼痛及缺铁性贫血疾病等领域。2021年8月签约的德琪医药,其重磅新药希维奥®在上药控股的帮助下,今年上半年已顺利实现全国商业上市,同时上药控股克服疫情影响,完成了流通环节各项工作对全国市场的快速覆盖,并通过旗下DTP药房网络为患者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

 

华润:关键词为数字化与一体化。华润医药医药分销业务方面,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以及上游产品资源获取能力,落实区域化发展战略,推进器械业务专业化全产业链发展,创新增值服务体系,积极拓展国际化业务发展,并通过数字化建设赋能业务发展,加快互联网医疗业务布局。

 

2022年以来,华润分销业务重塑产品资源引进与管理模式,加强全国药品采销一体化,产品获取向商务拓展转型升级,通过中央市场准入、全渠道覆盖、创新支付等,持续提高对上游产品资源的统筹获取能力。积极构建口岸进口服务和注册检验能力,江苏口岸贸易功能区仓库开始运营,并积极加强各口岸信息化协同,完善信息分析,挖掘数据价值,提升运营和服务效率,促进全面数字化转型。

 

九州通:关键词为数字化转型。九州通打造医药行业全品类、全渠道、全场景的数字化分销与供应链服务平台,不断提升高效运营的数字化、平台化、互联网化的产业服务能力。

 

九州通数字化医药分销业务的上游供应商客户主要是药械生产企业和代理商,下游客户主要包括各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连锁及单体药店、大型互联网电商平台、互联网医疗平台和下游医药分销商(准终端)等。

 

经过多年的数字化转型,九州通已将传统的医药分销业务升级为数字化医药分销及供应链业务,通过持续优化九州通B2B平台功能,自主开发移动商务APP“智药通”,为上游客户提供全渠道、全场景的数字化分销服务,为下游客户提供全品类、“一站式”的数字化供应链服务。

 

03

国控、上药、华润和九州通零售业务比拼

 

除国控外,虽然华润、上药和九州通的零售业务规模与一些专业的大型药店零售企业如大参林、一心堂、老百姓等大药房尚无法相提并论,但上药、华润医药、九州通的零售业务也稳居在我国药店百强之列。

 

根据商务部2021年发布的《2020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中“2020年药品零售企业销售总额前100位排序”表中,上药的华氏大药房居第9位,九州通的好药师排第12位,华润旗下零售的华润苏州礼安医药连锁、北京医保全新大药房连锁分别居43位和100位。

 

1.零售业务增长势头出现分化

 

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颁布的零售药店“双通道”政策,进一步促进了处方药、创新药由院内向院外的转移,对重塑医药行业发展格局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零售业务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药商巨头的零售业务出现了分化。

 

据商务部2022年1季度全国药品流通市场销售规模统计显示,药品零售市场销售额1491亿元,同比增长8.91%,增速同比加快0.04个百分点,三年平均增速9.00%(以2019年相应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四大药商的零售业务中除上海医药有所下滑外,其余三家企业的的增速均在两位百分数。

 

注:数据来自于各公司的半年报/业绩快报;华润医药为港币

 

2.零售业务网络&业绩贡献比拼

 

除华润医药和九州通不详外,国药控股和上海医药零售药店业务覆盖的省份均在16个以上;药店数量上国控比上药和华润二者之和还要大的多;此外九州通的“万店联盟”项目也值得关注,目前已经突破8000家。四大头部药商零售业务具体门店和业绩情况如下表:

 

注:数据来自于各公司的半年报/业绩快报

 

3.药商巨头零售业务都做了哪些工作?

 

处方外流的大背景下,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四大头部药商有哪些挖掘零售业务增长的措施来抓住机遇呢?

 

国控:聚焦C端强化服务,批零协同巩固优势。2022年上半年,医院的正常诊疗服务因为疫情而受到重大影响,零售渠道进而成为承接疫情防控期间药事服务的重要载体。面对医药零售跨界竞争加剧、供应链从医疗终端向零售终端的逐步转型,以及顾客对全周期健康管理的需求升级,国控在报告期内进一步完善业务管治模式,着力加快资质获取和品种引进,不断提升运营效率,强化面向C端患者和消费者的综合服务能力。

 

上药:新型专业药房,构建创新药商业化院外市场蓝图。随着中国新药申报上市进入加速期,商业化能力成为药品上市阶段最重要的能力,院外市场成为药企必争之地。上药云健康作为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医药商业科技平台”,在新特药领域已建立起涵盖全生命周期、全国一体化且体量最大的 DTP专业药房体系。同时围绕院外场景,以更多元的供给体系,更可及、更专业的产品服务,更可负担的支付方式,全面打造国内现象级专业药房。

 

华润:持续加强经营规划和标准化管控,在门店运营管理方面持续提升运营品质,打造专业化、规范化、高品质药房,加快数字化转型并积极开展创新增值服务。加快布局DTP等专业药房,协同各区域落地数十家门店取得“双通道”资质,做好承接处方外流的准备;对接亚盛医药、誉衡药业、罗氏制药等上游厂商洽谈品种引进。

 

报告期间内,华润开展德信行专业药房服务标准化、体系化建设;药诊康综合体药房积极对接乐普医疗、欧姆龙、微医等项目资源,为客户提供智慧检测、线上问诊、慢病管理等综合服务;与华润万家合作建立“润德万家”店,携手打造一站式大健康、大消费服务体验。

 

充分把握医药行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新零售业务发展。设立仓储电商一体店,建立C端仓储电商一体及数字化运营团队,积极探索私域运营,实现C端线上业务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超过97%。并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四大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专属患者福利项目“润药宝”。

 

九州通:积极拥抱“双通道”政策。“双通道”政策推动下,其正大力推行“万店联盟”及专业药房拓展计划,各地多家药店正在积极申报“双通道”、门重慢药店资质。九州通旗下电商事业部与天猫、拼多多等C端平台深入合作,销售额同比增长显著;通过“供应链+代运营”服务模式,持续深化与与工业企业合作,引进雅培、鲁南、松下等知名品牌官方旗舰店。

网络截图

连花清瘟一药难求的局面还在继续。事实上,应对新冠病毒肺炎,能用的中药不止连花清瘟。12月10日晚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推荐的治疗方案涵盖成人、儿童及特殊人群,不仅有连花清瘟,还有疏风解毒胶囊(颗粒)、复方芩兰口服液、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多款药物。12月12日,新京报记者在多家医药电商平台发现,这些药物都能买到。

《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结合三年来新冠肺炎救治经验研究制定。其中,成人治疗方案方面,根据症状不同,推荐多款药物。

举例来说,症状为发热、恶风寒、肌肉酸痛、咽干咽痛、乏力、或鼻塞流涕、或咳嗽者,宜服用具有疏风解表功效的中成药,如疏风解毒胶囊(颗粒)、清肺排毒颗粒等多种药物;咽痛明显,发热、肌肉酸痛、乏力、或咳嗽的患者,宜服用具有疏风清热,化湿解表,清热解毒功效的中成药,如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复方芩兰口服液等;症状为咳嗽明显者,宜服用具有宣肺止咳功效的中成药,如急支糖浆、咳速停糖浆等。

儿童治疗方案方面,“指引”也根据症状不同推荐不同药物,如症见恶寒发热、肌肉酸痛者,可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小儿风热清口服液等;症见发热、咽干咽痛、咳嗽者,可用金振口服液、儿童清肺口服液等。

新京报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获得推荐的药物,多数此前已经用于新冠肺炎的治疗。以咳速停糖浆为例,该药由吉祥草、百尾参、虎耳草等9味药物制备而成,此前已被纳入《贵州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参考方案》第二版、第三版及第四版。上海公卫中心日前披露的最新临床研究也证实,咳速停糖浆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轻症可改善患者上呼吸道症状,有利于新冠感染疾病痊愈,安全性良好。

相关企业也在加足马力生产。珍宝岛药业共有复方芩兰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生脉饮、小儿止咳糖浆4款药物被列入推荐用药。目前,珍宝岛药业各生产子公司已实现24小时不间断满负荷生产,以确保系列抗病毒类产品的供应。

12月12日,新京报记者在各大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与连花清瘟一药难求的情况不同,多数获推荐的药物都可正常购买。

【健康提醒】

预防、康复也可以试试八段锦、太极拳

“指引”同时给出了预防方案和康复方案,除传统的药物干预,还包括一些中医非药物疗法干预。

预防方案,就可以采用太极拳、八段锦等,也可进行穴位按摩,同时,也要注意饮食有节,即每日三餐规律进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食物多样,保证谷类、优质蛋白质类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多饮水。如有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症状,可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药食两用食品辅助治疗,如萝卜、山药、薏米、藿香、菊花、荷叶、丝瓜、冬瓜等。

康复方面同样如此,出现相应症状后,既可以服用中成药,也可通过艾灸、经穴推拿、耳穴压豆、拔罐等中医非药物疗法进行康复,还可使用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医传统功法适当锻炼。

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校对 柳宝庆

https://www.haobaihe.com

上一篇:股票市场的作用与意义(股票市场的暗语)

下一篇:网络大城市建设(城市大建设工作方案)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