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和炒股入门知识 - - 股票学习网!

无人机概念股龙头(无人车行业)

2023-04-04 15:34分类:均线 阅读:

【牛熊榜】是金融界网站研究院精心打造的周末复盘产品,带你回顾过去一周市场的10大牛股与10大熊股,为你找出可供投资的机会,找出陷阱。每周末,我们不见不散。

首先跟着我们的【牛熊榜】来看看有哪些皇族贵胄都上榜了!

牛熊股解析:

1,南洋科技(002389,买入)收购无人机资产

南洋科技经过无偿划拨、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航天科技(000901,买入)集团将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航天气动院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本次购买资产构成重大资产重组,通过购买彩虹公司和神飞公司,无人机研发和制造成为公司未来的主营。如此一来,南洋科技成为国内无人机的龙头股。下面我们来深拔一下:

彩虹公司可谓大名鼎鼎,彩虹系列无人机在国际无人机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主要从事中大型无人机及其机载任务设备(含武器系统)的研发等。主要包括彩虹-3、彩虹-4、彩虹-系列,彩虹系列无人机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产 品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彩虹无人机近十年销售额累计数全球第三;

(1)中程无人机彩虹-3:与国际同类产品的性能相当,技术水平已到达国际领先,而其察打型产品是国 际上仅有的几款察打机型之一,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2)远程无人机彩虹-4:是我国公开的中空长航时无人机中性能指标最优的产品,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研的彩虹-5多用途远程长航时无人机可携带灵巧炸弹、导弹和高技术雷达干扰器,被誉为“世界上最强无人战斗机之一”。

(3)AR 系列导弹:成功研制 AR 系列激光半主动空地导弹, 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率先在国内实现了无人机察打一体化作战体系化实战应用。AR 系列导弹是彩虹公司针对无人机对地攻击专门研制的无人机专用导弹。

标的公司未来四年合计承诺利润分别是1.11 亿、1.82 亿、2.59 亿、3.29 亿元。若公司 2017 年初完成收购并表, 2016-2018 年归属母公司净利分别是1.40亿、3.36亿、4.33 亿 元 , 同比40.04%、39.46%、29.11%。

截至周五,已经连续7个一字板,周五成交量开始放大,预计下周一会开板。开板当日不回调,不建议追高。回调低吸才是良策。

2,摘帽带帽一网打尽

四季度摘帽行情页数每年必炒的,截至目前,已经有青海春天(原ST春天)、上海科技(600608,买入)(原ST沪科)进行摘帽了。从走势上,普通投资者估计的被颠死,尤其是上海科技,一会涨停一会跌停……心脏不好的建议规避。

当然,有摘帽就有带帽,有的公司很可能被带帽,需要特别注意.

3,这种形态本周被通杀

看看本周的10大熊股,清一色的一个形态。短期暴涨的个股,都被通杀了,所以,追涨的要多个心眼了,不然怎么死的度不知道。

本周牛熊榜到此结束,希望我们的付出能对您有所帮助,亲们,记得转发哦!!祝您周末愉快。

  亿嘉和公告,公司近日收到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联合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证书编号GR202232004725,发证时间:2022年11月18日,有效期三年。本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系公司原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有效期满后的重新认定。为此根据相关数据,整理出以下信息。

 

无人机概念股涨幅排行榜

 

  以下是部分龙头企业简介

  航天彩虹:公司主要从事无人机业务和膜业务两大业务板块,其中:无人机业务主要分为整机产品销售、在研产品、任务载荷及配套设备、多元化应用服务和先进无人机技术预研;膜业务分为电容器薄膜、太阳能电池背材膜、光学膜、锂离子电池隔膜几大业务板块。

  威海广泰:公司重新梳理了组织架构,将业务板块划分为“双主业一军工”,即航空产业、消防产业和军工业务。航空产业包含空港设备业务和其他业务,消防产业包含消防装备业务和消防报警业务,军工业务包含无人机业务和军用机场设备及军用特种车辆业务。

  银禧科技: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在新材料领域给客户提供专业解决方案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1997年公司成立至今,公司始终坚持致力于成为新材料领域的领先者的企业愿景,坚持让材料改变生活的使命,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坚持自我批判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及关联企业目前重点在高分子改性塑料,智能照明,3D打印材料、精细化工等新兴科技领域进行了产业布局。公司产品被广泛应用在电线电缆、家用电器、汽车、通讯、医疗、电子电气、轨道交通、智能照明等行业。

  臻镭科技:公司专注于集成电路芯片和微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围绕相关产品提供技术服务。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终端射频前端芯片、射频收发芯片及高速高精度ADC/DAC、电源管理芯片、微系统及模组等,为客户提供从天线到信号处理之间的芯片及微系统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公司产品及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终端、通信雷达系统、电子系统供配电等军用领域,并逐步拓展至移动通信系统、卫星互联网等民用领域。

  晶品特装:发行人主营业务为光电侦察设备和军用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多个型号系列的无人机光电吊舱、手持光电侦察设备、夜视多功能眼镜、手持穿墙雷达、排爆机器人、多用途机器人、便携式侦察机器人等。

  中科创达: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智能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提供商。公司以智能操作系统技术为核心,聚焦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助力并加速智能软件、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产品化与技术创新,为智能产业赋能。

  以上就是为读者们带来的无人机概念股涨幅排行榜的相关信息,本文是根据有关数据及近期事件所撰写分析文章,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文属于非商业性文章)

这是世界物流的第90次推送

加入社群请后台回复“社群”二字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商、外卖、生活服务等需要配送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无人配送逐步获得资本的青睐,进入到了大众视野。

 

行业入局者众

 

无人配送简而言之就是应用无人机、无人车等信息科技开展快递物流配送的方式。

 

早在2013年,亚马逊就提出了无人机送货计划,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这种“幻想”也逐步落地变为了现实。

 

*图片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官微

 

据了解,近年来国内不少电商、物流、外卖企业纷纷加入无人配送。

 

比如,阿里依托于已经掌握的快递接驳物流网络,很早就投入对无人配送车产品的研发。

 

无人配送车“小蛮驴”、蜂鸟即配的无人机产品“青蜂”等都是阿里的产物。

 

将自己定位于智能物流网络平台的菜鸟网络也在发展无人配送。

 

*图片来源:菜鸟官微

 

在阿里巴巴西溪园区,菜鸟自己研发的末端配送机器人小G已经运营了一年多。

 

京东也在积极研发无人配送车,并获得了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的授牌,在陕西省全域进行物流配送多式联运试点,其自主研发的无人智慧配送站今年已经在陕西西安投入使用。

 

另一家电商苏宁易购的无人配送则是由无人车、无人机、配送机器人组成,末端的“最后一公里”交给机器人进行配送,无人机则在浙江、安徽农村地区实现了常态化运营。

 

*图片来源:顺丰集团官微

 

此外,顺丰也在积极布局无人配送。2017年,顺丰已先后实现了水陆两栖无人机、大吨位无人机的试飞工作。目前,顺丰的无人机机队已初见规模。

 

在资本的加持下,无人配送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并迎来百花齐放的局面。

 

 

无人配送优势明显

 

可以看到,无人配送正成为互联网巨头和资本追逐的新焦点,在资本的催促下,无人配送产品实现规模化商业落地的脚步也正在加快。

 

那么,为何各大企业都如此青睐无人配送这条新赛道?

 

 

一方面,不断增长的业务量给末端物流带来了极大的配送压力。

 

随着我国电商的发展,快递与即时配送业务增长迅猛。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1083亿件,同比增长29.9%。业务量的增长无疑给末端配送环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用工难问题使末端配送压力加剧。

 

从2013年开始,我国适龄劳动年龄人口就在逐年下降,劳动人口数量与日益增长的劳动力需求间产生了越来越大的缺口。

 

再加上行业整体低工资、高强度、平台约束力较弱以及基本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使得配送一线员工工作不稳定,造成“用工荒”难题。

 

 

面对末端配送需求与日俱增、劳动人口不断下降等多重压力,无人配送车有望成为“最后一公里”难题的解决方案。

 

一是无人配送车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部分人工,能够减少对配送人员需求,解决快递员流动大、雇佣难问题,也能很好应对未来劳动力短缺。

 

而且无人配送车没有驾驶舱,不需要安全员随行,未来运维人员与车辆可达1:20,可有效降低人力成本。

 

*图片来源:菜鸟官微

 

二是无人配送车可以替代快递摩托车、三轮车,并且其行驶速度低,可有效避免严重交通事故。

 

在发生危险时,其载货装置可“自我牺牲”,保障其它交通参与者的安全。

 

三是用户与无人配送车通过网联功能,可定制化服务,减少重复配送,提高配送效率。

 

在实现精细化运营的同时还能优化消费者体验,正因如此,无人配送逐渐成为众多企业争相布局的领域。

 

 

行业面临诸多挑战

 

得益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资本的投入研发,目前国内无人配送车已拥有完整产业链,并开始小批量生产。

 

无人配送商业化未来可期,不过,无人配送发展尚早,目前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图片来源:菜鸟官微

 

首先,无人配送的监管范畴尚未明确,游离于交通监管之外。

 

无人配送车是属于“机器人”还是“车辆”,是“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这些都没有明确。

 

而且对无人配送产品的管理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其在道路事故中法律责任主体也不清晰。

 

*图片来源:菜鸟官微

 

其次,无人配送车缺乏安全、道路测试标准,无人配送产品的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由于无人配送车法律属性不清晰,对产品生产管理体系难以形成行业规范,导致产品良莠不齐,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而且,无人配送车真正上路需要测试准入,对其他的交通参与者安全予以保障,目前该方面仍属空白。

 

*图片来源:菜鸟官微

 

另外,无人配送缺乏基础配套设施方面的支持。

 

目前,无人配送才刚刚起步,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配套设施也尚未完善。

 

缺乏停靠点建设、充电设施建设、V2X等配套设施支持。

 

同时,缺乏通讯基础设施的支持。无人配送产品与运营方之间联系主要是通过网络,通讯的稳定性、即时性影响着车辆安全。

 

而目前缺乏专用信号通道,通信稳定性不够,这也是一大挑战。

 

 

另外,在现实环境中,众多不稳定性因素也对无人配送车的感知、定位以及决策规划提出了较高的挑战。

 

比如,行驶的自行车、电动车都可能与无人配送车产生较多冲突。

 

建筑更密集、路边树木遮挡较多,可能造成卫星定位信号丢失或飘移。

 

所以,无人配送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建议还是要尽早地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

 

*图片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官微

 

将无人配送车列入法定交通参与者,实施归类管理,明确投资、准入、路权、牌照等管理要求,并完善相关标准加以引导。

 

同时,也要建立无人配送车领域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的协同机制,进一步完善无人配送产品标准体系,推动产业共识,助力加强产业上下游合作,推动产业链持续、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国内无人配送产业前景是比较可观的,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管理标准体系的健全,未来,无人配送必将实现规模化商业落地,促进物流运输业更好发展。

 

 

本文完

贝尔505直升机

“中国直升机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一些关键的应用领域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贝尔亚洲董事总经理郝欣东(Jacinto Monge)近期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直升机紧急医疗救护(HEMS)、搜索搜救、护林灭火以及各类能源应用等领域上,目前市场上的民用直升机数量仍然有待增加。近年来,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客户开始使用直升机进行商务出行,同时,包括直升机跳伞等一系列新兴的直升机应用也开始涌现。”

据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建志旭、陈国军8月23日在微信公众号“国际航空”发布的《民用直升机技术发展展望与思考》中介绍,“民用直升机是低空通航体系和国家救援体系的核心要素。由于具有垂直起降、空中悬停、超低空贴地飞行等其他航空器所不具备的特点,直升机在应急救援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国内私人航空市场方兴未艾,海上油气服务、搜救和紧急医疗服务、警务执法和通航应用等民用直升机应用需求增长明显,民用无人直升机市场需求呈现井喷式发展。”

在今年11月8日至11月13日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国航展”)期间,多个国内外直升机制造企业、直升机下游企业的高管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正加大国内直升机市场的布局,并看好新兴通航领域的未来发展。

外资企业纷纷加码国内布局与合作

贝尔亚太董事总经理郝欣东(Jacinto Monge)在近期举行的媒体分享会上表示,中国市场对于贝尔直升机意义非凡。近年来,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贝尔在亚太地区的第二大直升机市场,市场规模仅次于澳大利亚。藉由中国市场强大的驱动力,目前贝尔亚太地区的市场总量已与欧洲持平。

目前,贝尔在中国民用涡轴直升机市场上约占35%的市场份额,主要代表机型包括贝尔407、贝尔505、贝尔429等。其中,贝尔407是中国民用直升机市场上的主力机型之一,目前贝尔已向中国市场交付了超过100架贝尔407机型。贝尔505机型是贝尔所有民用直升机中市场增量最快的机型,自2017年底获得FAA认证以来目前已有超过400架贝尔505交付全球客户,中国则是贝尔505机型在北美地区以外的最大单一市场。

对于中国的业务布局,郝欣东表示,公司目前主要致力于发展本土化的客户支持服务体系。据介绍,贝尔是国内唯一拥有独资本土服务体系的海外直升机制造商,目前公司在江苏镇江设有中国客户服务中心(MRO),在上海设有中国航材保障中心,此外,公司还授权国网通航和南航通航经营贝尔429和贝尔407授权维修中心,全新的贝尔407授权交付中心也将于今年年底在陕直股份位于西安的基地设施中正式启用。

“直升机不只是生产制造而已,也要提供综合的支援解决方案,如果直升机要实现所有功能,就必须建立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而这个系统需要有相应配套的服务来支持。”在中国航展期间,空中客车直升机中国公司董事总经理柯霖(Colin James)接受包括澎湃新闻在内的小范围媒体群访时表示,若想发展中国市场,在紧急医疗服务方面或者是在能源基础设施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加强培训技术人员、专业的飞行员,需要物流人员、备件,还要建立支援中心并要有持续的运营管理等。

“我们需要把这些都结合起来,建立一个成熟的系统,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直升机高效运转。考虑到中国市场规模以及与中国的合作情况,空客直升机现在主要发展方向是进一步的提高对中国合作伙伴的支持,并加强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合作。”柯霖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

自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引进生产AS365海豚直升机以来,空客直升机就与中国航空业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谈及与航空工业的竞争与合作,柯霖表示,“航空工业是我们长期的合作伙伴,H175/AC352直升机,双方已有16年的合作历史,其中AC352于今年完成了取证的工作,双方合作的基础是能让航空工业销售自己的AC352直升机。针对H175/AC352项目,我们和航空工业也在加深彼此合作,AC352方面我们还可以共同做得更多,因为直升机需要持续提升执行任务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改装等来进行升级,对H175/AC352来说,双方未来还有很多可以合作的事情,航空工业在中国也会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空中客车直升机隶属空中客车旗下,是全球最大的直升机制造厂商,2021年共获得419架直升机订单,去年全年累计交付338架直升机,在全球涡轴直升机市场份额达到52%。空客直升机于2006年12月在中国成立了空客直升机中国公司,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成都、武汉、哈尔滨和青岛设有分支机构。2009年,空客直升机在香港建立了亚太区客户服务中心(CSC)。截至今年上半年,空客直升机占中国35%的市场份额,共交付330余架直升机,服务91家客户。

无人直升机技术或成直升机领域发展趋势

“我们也需要考虑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比如是需要直升机有更长的里程、更快的速度,还是需要具备自动驾驶的性能。”柯霖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空客现在已经具备无人直升机的技术,有两种直升机有无人驾驶的选项。“无人机所涉及的技术对直升机的发展也有益处,无人机的电动化或者越障方面的技术未来都可以使用在直升机上,可能使直升机价格更便宜、更安全,也可以有多种功能执行更多的任务。”

针对无人机和传统载人直升机的关系,郝欣东表示两者并无竞争关系。在一些关键领域上,直升机大载荷、大航程、高可靠性的优势仍然无可替代。郝欣东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贝尔直升机始终将飞行安全摆在首位,其直升机产品通过各类科技配置确保飞行安全。其双通道数控发动机和全数字化航电系统均能有效降低飞行员工作负担,使飞行员将主要精力放在环境感知上,从而提高飞行安全。“无论是技术还是服务,我们的首要目标就是提供安全、可靠的飞行体验。”

“目前来看,我认为未来直升机和无人机是可以共存的,而且也可以通过技术转移这样的方式实现二者共存。”谈及无人机与直升机的竞争关系,柯霖表示,无人机有多种定义,比如说是小型无人机、大型无人机,固定翼或是旋翼无人机,也可能指无人驾驶的直升机。“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未来市场会如何发展,以及市场发展之后需要无人机具备怎样的能力。在民用市场,无人机是不能随意飞行的,它涉及到很多的取证工作,取证后才可与其他飞机在同一空域飞行。”

“目前国内市场已有上千家企业挤入无人直升机赛道。”联合飞机集团无人机研究院首席工程师张元瑞在航展期间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业级无人机目前国内做得非常多,无论是固定翼飞机还是直升机,技术方面都在不断突破。

联合飞机集团(简称联合飞机)是专业从事无人机等装备研发、生产和服务的企业集团,旗下核心企业中航智已研制出我国第一架电控共轴无人直升机,主持制定了国内第一个无人直升机行业标准,承担国内第一款无人直升机型号研发和生产任务,并形成了全系列多用途无人直升机产品体系,广泛用于国防建设、物流运输、海关缉私、警用执法、电力巡检、应急救援、防灾减灾、农林植保等领域。

“在竞争激烈的新型通航领域,从概念到产品推出,周期是企业发展新兴领域的一大重点。”工业软件提供商达索系统航空航天行业技术总监王晓红在航展期间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目前达索系统除了与国内的通用航空大型企业合作外,新型的小型企业是达索系统云解决方案的重点拓展目标。

“达索系统的云解决方案,目标是希望对任何航空器实现从概念到飞机运行,周期缩短50%。”达索系统大中华区制造业销售副总裁程曙光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采用云的解决方案,新型通用航空领域的参与者能尽快具备开发产品的能力,在数字化平台建设的角度上可以很大程度缩短周期,而传统解决方案通常需要客户购买基础硬件,且平台成本更高。

谈及无人直升机行业的发展趋势与盈利模式,张元瑞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目前行业仍在探索民用无人直升机的应用场景。“有人直升机在农林植保方面、物流运输等场景已运用得非常成熟,因此无人机进入该领域市场的需求和优势需要摸索清楚。其次,核心关键技术问题也需要解决,例如安全性能否保证,售后维修能否保证等,都是每家无人机厂家都要面对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解决后,市场的想象空间就会非常大,资金以及盈利模式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https://www.haobaihe.com

上一篇:高铁概念股龙头股(高铁概念股研究报告)

下一篇:股票601360(股票行情)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